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浅谈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就当前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一些改革的方法和建议,并分别从实验时间与内容、开放性实验、双语教学、实验考核等4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青黛的质量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力惠  李晓蒙 《中医药导报》2006,12(12):77-77,87
目的:对目前市场上青黛药材进行质量考察。方法:采用灼烧、水试、显微观察等物理方法及薄层色谱法和滴定法等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目前市场上青黛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有正品和伪品之分。正品中,靛蓝的含量也有差异。结论:综合以上方法能鉴别青黛的真伪,同时建议《中国药典》增加靛玉红的定量检测项。  相似文献   
4.
地龙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地龙注射液中游离氨基酸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化法,用HPLC法进行梯度洗脱分析地龙注射液中游离的氨基酸。结果通过优化衍生条件,得到分离度、重复性均较好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4个共有峰,以缬氨酸为参照峰,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计算不同批次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97以上。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可用于地龙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HPLC测定女贞子不同炮制品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HPLC对女贞子不同炮制品中的齐墩果酸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其一大小依次为酒炖品〉酒蒸品〉醋蒸品〉盐水蒸品〉盐炙品〉生品。平均回收率97.87%,RSD=1.23%。  相似文献   
6.
李湘斌  李晓蒙 《广东药学院学报》1998,14(4):282-283,W001
用正交试验法对止咳糖浆Ⅰ号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选,确定了提取次数为2次,每次2h,溶剂用量12倍量为最佳提取条件,以TCL法对其中的大青叶、五味子前胡进行了鉴别。  相似文献   
7.
糖康安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糖康安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糖康安颗粒中黄芪,葛根,大黄,牛膝进行鉴别,采用TLCS法,对糖康安颗粒中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以黄芪,葛根,大黄,牛膝对照药材及各对照品的定性鉴别具有特征性,可作为糖康安颗粒的特征鉴别;测定了本品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本品每1g含黄芪甲苷不得少于0.3mg。结论:本文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可作为糖康安颗粒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小叶女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小叶女贞枝叶中分离到六种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理化常数的对照,鉴定出其中的四种,它们是:β-谷甾醇,齐墩果酸,熊果酸及甘露醇。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此植物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斑蝥药材气相色谱(GC)特征图谱。方法:以广西产斑蝥为研究对象,采用GC法,选择Agilent 6890N气相色谱仪,ChemStations工作站;INNOWAX(30m×0.32mm×0.5μm)色谱柱;气化温度230℃,柱温210℃;FID检测:230℃。采用中国药典委员会出版的中药色谱特征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版本:2004A)进行相似度计算。结果:运用此方法能很好的分离斑蝥的各种成分,通过软件的比较,斑蝥药材的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作为斑蝥药材的特征图谱。  相似文献   
10.
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定我国实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开展了40多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立了较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等风险管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本文就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相关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