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特征,为更好地防控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疫情应急处置期间无症状感染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5月10日,西安市共报告无症状感染者25例(男12例,女13例),中位年龄46.0(18.5,65.0)岁,占全市17.24%(25/145)。其中15例(60.00%)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8例(32.00%)有湖北旅居史,2例(8.00%)为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23例(92.00%)经聚集性疫情传染源溯源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排查发现,1例(4.00%)为协查外市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发现,1例(4.00%)为筛查高危地区来陕人群发现。25例无症状感染者末次暴露到首次核酸检测阳性中位时间为17.0 d,集中医学观察开始至首次核酸检测阳性中位时间为8.0 d,首次核酸检测阳性至转阴出院中位时间为14.0 d。CT显示78.57%(11/14)无症状感染者肺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小结节影、斑片状影、磨玻璃样影和边界欠清晰状况。结论 无症状感染者主要经聚集性疫情调查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排查发现。及时全面排查密切接触者并对其进行集中医学观察,能减少其可能造成的疫情持续传播。肺部影像学特征性改变可作为早期排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对1株植物内生真菌Talaromyce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稻米培养基培养,通过正反相 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 共振、圆二色谱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该菌株中共分离鉴定11个已知化 合物,其中包括9个聚酮类化合物(1~9)和2个环肽类化合物(10和11),分别为1-deoxyrubralactone(1)、alternariol(2)、alternariol 5-methyl ether(3)、altenuisol(4)、3-hydroxyalternariol 5-O-methyl ether(5)、(2'R,4'R,5'R)-altenuene(6)、(2'S,4'R,5'R)-isoaltenuene(7)、 (2'R,4'R,5'R)-altenuene-5'-acetoxyester(8)、7-hydroxy-3,5-dimethyl-isochromen-1-one(9)、腾毒素(10)和二氢腾毒素(11)。结论 化合 物1、化合物3~11为首次从该属菌株中分离,化合物2和3在100 μmol/L的浓度下对人膀胱癌J82细胞株具有抑制活性,抑制率分 别为56.9%和59.7%。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讨纤维喉镜吞咽功能评估在吞咽障碍患者停止管饲时机中对再次管饲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82例吞咽障碍患者,按照不同的干预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及探究组,每组41例。常规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估量表与洼田饮水试验评估结果评估停止管饲时机,探究组采用纤维喉镜吞咽功能评估停止管饲时机。比较两组患者再次管饲与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 探究组的再次管饲率为0、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44%,均低于常规组的9.76%、14.63%,数据比较存在差异性(χ2=4.205、3.905, P=0.040、0.048<0.05)。结论 纤维喉镜吞咽功能评估价值颇高,有利于确保吞咽障碍患者正确停止管饲时机,有效减少吸入性肺炎等危险事件发生率,利于患者机体尽早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特殊类型,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运动训练能改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高强度间歇训练是运动训练的一种模式,也是近年来心脏康复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BT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以子宫肌瘤切除术,观察组采用BBT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症状与生活质量问卷(UFS–QOL)评分比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阴道出血、发热、下腹坠痛、颈管粘连的总发生率9.09%均低于对照组的43.18%(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ymptom Severity Score,SSS)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HR-Quality of Life,HR-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BBT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显著,能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稳固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11—2020年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模块搜集该市2011—2020年猩红热病例信息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西安市2011—2020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0455例,年均发病率11.38/10万,均为散发病例。除2020年发病数及发病率为近十年最低外,2011—2019年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猩红热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除2020年外,其余年份均呈现4—6月及10月至次年1月两个高峰。报告发病数列前三位的依次为雁塔区(1627例)、未央区(1446例)和长安区(1398例)。发病以男性为主6391例(61.13%),男女性别比为1.57∶1。各年份年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发病主要集中在4~7岁组,累计发病7017例(67.12%)。职业以幼托儿童和学生居多,发病数分别为4457例(42.63%)和4500例(43.04%)。报告病例以临床诊断病例为主10240例(97.94%),实验室诊断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2015—2019年西安市猩红热处于高流行期,幼托机构和小学是重点防控场所,应继续做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和高发季节的监测管理,及早报告、有效处置,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蔓延。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0例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盐酸度洛西汀联合依托考昔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依托考昔治疗。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记录2组用药前、用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疼痛评级指数(PRI)、视觉疼痛评分(VAS)、现时疼痛强度(PP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健康调查量表36 (SF-36)生活质量评分;记录治疗后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2组各时间点PRI、VAS、PPI较治疗前均降低,SF-36量表评分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用药后各时间PRI、VAS、PPI、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对照组4例,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因此认为度洛西汀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有效缓解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能够更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可以安...  相似文献   
8.
磁敏感加权成像相位值评估阿尔茨海默病脑内铁沉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SWI技术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脑内铁含量的差异,并探讨相位值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 方法 对23例AD患者(AD组)及18名健康老年人(NC组)进行垂直于海马长轴的斜冠状位SWI,扫描范围自双侧颞极至齿状核。在所得相位图上测量各脑区的相位值,并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比较AD组各脑区相位值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与NC组相比,AD组双侧海马、苍白球、尾状核、黑质、右侧额叶皮质及左侧壳核相位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左侧壳核的相位值与MMSE评分具有最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3,左侧海马的相位值与MMSE评分相关系数为0.44。 结论 相位值可作为评价AD患者脑内铁沉积异常的敏感而有效的手段。左侧壳核相位值与AD疾病进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治疗不同初始体积甲状腺实性结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68例患者82个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术后第1、3、6、12个月随访复查,计算体积缩小率(VRR)及并发症情况.将结节按照初始体积分为>12 cm3、9~12 cm3、4~8 cm3及<4 cm3四组,比较四组结节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基于非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invasion,MVI)进行术前预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是否有MVI的HCC病人129例。所有患者术前2周内行3.0 T MRI。在T2WI-FS及ADC图中逐层勾画病灶区域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三步降维方法Variance Threshold、SelectKBest、LASSO算法依次进行降维来进行特征选择。分别使用六种分类器包括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VM)、K近邻(K-NearestNeighbor,KNN)、决策树(decision tree,D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极限梯度增强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对提取的特征进行机器学习。通过绘制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敏感度(sensitivity)、特异度(specificity)三个指标来评价各分类器所构建模型的效能。结果从T2WI-Fat suppressed (FS)及ADC图中分别提取出1409个影像组学特征。经过降维,最终从T2WI-FS图中筛选出12个以及从ADC图中选出8个最优特征来分别构建两个组学模型。两种分类器SVM、LR基于T2WI-FS特征所构建的模型性能最佳,对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AUC值分别为0.869、0.801,准确度为0.78、0.81。结论使用T2WI-FS的12个组学特征,可以获得较高的AUC值和准确度。因此,认为基于T2WI-FS的三维成像组学特征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来对肝细胞癌的微血管浸润进行术前非侵入性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