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机械取栓治疗不同类型基底动脉(BA)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95例行机械取栓治疗的BA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A闭塞是否为串联病变,分为非串联病变组(67例)和串联病变组(28例)。比较两组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的比例、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3分)的比例、术中挽救措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与非串联病变组相比,串联病变组的年龄偏低(P=0.002),而男性(P=0.009)、有吸烟史(P=0.014)、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P=0.001)以及存在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P=0.036)的比例更高。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24 h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股动脉穿刺至BA再灌注时间、血管成功再通比例及90 d预后良好比例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串联病变组的发病至就诊时间(P=0.049)、发病至BA再灌注时间(P=0.046)均较非串联病变组延长,且术中挽救措施(包括单纯球囊扩张、急诊支架置入、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使用比例均更高(均P<0.05)。两组在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及病死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BA闭塞患者,应用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结局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该结论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或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2.
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LVO-AIS )的主要方式,研究证实机械取栓的明确时间窗为发病内6h,然而对于发病6-24h或超过24h接受机械取栓的患者筛选仍存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超时间窗机械取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为动脉壁中层的分离,主要表现为胸背腹部的撕裂样疼痛,其病情凶险,若未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极易出现猝死,48 h内猝死率可达36%~72%。其中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约占29%,部分以缺血性卒中为首发症状,极易误诊为脑血管疾病[1]。由于部分患者无疼痛表现,诊断上非常困难,存在神经系统体征的这部分患者往往首诊于脑血管病科,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笔者将2014年3月至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性,55岁,因"不能言语、右侧肢体乏力4 h"于2007年8月24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嗜烟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重度运动性失语,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右上肢肌力2级,远端3级,右下肢肌力2~3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中局部脑组织平板CT高密度征的特点以及影响其出血转化及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8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行机械取栓治疗且术中行平板CT检查的患者244例(后循环病变64例),其中桥接治疗85例。根据平板CT结果是否存在局部高密度征,分为高密度征组(71例)和非高密度征组(173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资料[桥接治疗、闭塞部位、血管再通达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 2b~3级、术后90 d预后良好、出血转化、病死率]的组间差异。对术中平板CT高密度征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评价高密度征组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良好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高密度征组术前NIHSS评分高于非高密度征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5,23)分比17(10,22)分,Z=5. 454,P=0. 028],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2)高密度征组颈内动脉末端T形或L形、大脑中动脉M1段的闭塞比例均高于非高密度征组[36. 6%(26/71)比22. 5%(39/173),50. 7%(36/71)比35. 3%(61/173)],椎-基底动脉的闭塞比例低于非高密度征组[5. 6%(4/71)比31. 2%(54/17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高密度征组预后良好率低于非高密度征组[39. 4%(28/71)比61. 3%(106/173)],出血转化率及病死率均高于非高密度征组[33. 8%(24/71)比11. 0%(19/173),16. 9%(12/71)比6. 9%(12/17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高密度征发生率为29. 1%(71/244),高密度征病灶可见于1个或多个部位(共计87个),常见部位分别为尾状核头40. 2%(35个)、外囊23. 0%(20个)、内囊11. 5%(10个)、皮质及皮质下白质17. 2%(15个)、脑干2. 3%(2个)及距状沟5. 7%(5个),尾状核头和外囊的出血转化率分别为25. 7%(9/35)、40. 0%(8/20),内囊、皮质及皮质下、距状沟及脑干发生出血转化占比分别为3/10、2/15、5/5和1/2。(4)高密度征组出血转化发生率为33. 8%(24/71),发生出血转化者中,术前NIHSS评分≤22分的比例高于未发生出血转化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 5%(21/24)比61. 7%(29/47),P 0. 05]。高密度征组预后良好者中,桥接治疗的比例高于预后不良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 6%(15/28)比27. 9%(12/43),P 0. 05]。(5)分别以发生出血转化及预后良好为因变量,将单因素结果中P≤0. 15的自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桥接治疗(OR=0. 310,95%CI:0. 107~0. 893)及无出血转化(OR=0. 249,95%CI:0. 075~0. 828)均为90 d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均P 0. 05)。结论伴有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中平板CT特征性高密度征可能提示高出血转化风险,且高密度征患者桥接治疗及无出血转化是90 d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病例摘要 患者,男,76岁,因“右侧无力2月”人院。患者于2012年9月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至当地医院就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脑内多发腔梗,左侧顶叶新鲜梗塞”,予以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控制血压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平稳后,为进一步诊疗人我院,入院查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阶梯式血管内治疗策略对前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ICAS-LVO)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我中心急诊行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ICAS-LVO相关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阶梯式血管内治疗策略.根据阶梯式治疗策略所...  相似文献   
9.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基于红外线进行组织成像的技术,可实现高达10 μm的分辨率,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诊疗,在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中也日益受到重视。OCT在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及夹层、脑动脉瘤和脑静脉疾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数据的循证支持。由于脑血管具有独特的解剖特点,需要寻求更为合适的器械设计。通过不断的器械改进和技术进步,OCT有望成为脑血管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影像功能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的后循环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pc-ASPECTS)对椎基底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VBAO-AI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56例V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