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对肿瘤转移抑制基因HTPAP进行单体型构建和分析.方法 取100例肝细胞癌(HCC)新鲜标本,应用激光捕获组织显微切割获取纯肝癌细胞、提取DNA,对HTPAP基因上已登录的15个SNP位点进行检测,应用Haploview软件构建单体型.结果 15个SNP位点中,有8个表现为单态、5个呈多态性、2个未能检测出.对100例肝细胞癌的该5个多态位点进行单体型构建后发现11种单体型,其中3种单体型(C-A-T-C-A、C-G-T-C-A和T-A-G-G-G)最常见,占87%,另外8种单体型占13%.4个SNP(rs7007097、rs3830326、rs1149、rs3739252)表现为强连锁不平衡关系,尽管rs11539529出现重组现象,但从整体看还是属于同一个单体型块.结论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HTPAP在肝癌中常见C-A-T-C-A、C-G-T-C-A和T-A-G-G-G三种单体型,针对不同单体型研究分析可能为肝癌转移复发、预后预测提供新的途径和指标.  相似文献   
2.
脂肪抽吸术自1987年传到我国,成为日益受到关注的美容外科手术.由于它的安全有效性,已将其视为减肥和塑形的安全术式.在我国,脂肪抽吸术采用负压吸引术.2001年我们对15例病例,在全麻下结合应用肿胀麻醉技术,抽吸出3 500 ml~4 500 ml脂肪,术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部Ⅲ类切口术后感染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对540例Ⅲ类腹部手术,采用不同手术切口处理后愈合情况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40例腹部Ⅲ类切口患者中,222例患者进行切口清创后缝合,其中有192例切口甲级愈合,25例切口微红,5例切口感染(3.15%);318例单纯冲洗后缝合,172例甲级愈合,82例切口发红,64例切口感染(20.13%);两种方法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腹部Ⅲ类切口术中清创处理能显著减少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4.
背景 鉴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等静态血流动力学指标在预测液体反应性方面的不准确性及不实时性,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作为一个功能性血流动力学指标日趋受到重视. 目的 探讨SVV预测术中液体反应性的可靠性及指导价值,为目标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内容 综述其基本原理、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不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等. 趋向 SVV预测液体反应性的价值日趋受到重视,很可能会替代CVP而成为新的容量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主要指的是外伤或经皮穿刺后血液顺动脉壁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的病理现象,多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腔隙,是临床经股动脉入路有创检查及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其形成与脉压差过大、高血压、抗凝药物治疗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部分股动脉假性动脉瘤难以自愈,容易出现压迫、栓塞,部分甚至会自行破裂,因此必须加强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_(el)01亚型血清学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检测先证者ABO表型,多功能非放射性磷酸盐偶联法检测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的反应活性,荧光PCR法进行ABO血型基因分型,Sanger一代测序法对第1~7外显子进行测序。结果:先证者血清学试验检测为A_(el),血清和红细胞上均无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活性,ABO血型基因分型结果为AO2,基因测序结果确认为A_(el)01/O02,第1~7外显子测序结果为该样本在A101/O02的基础上发生了239G>A的突变,该突变为首次发现。结论:根据血型血清学结果推测,该突变导致了A抗原弱表达。基因分型预测ABO血型表型,基因测序是直接获得ABO亚型的证据,最终须结合ABO血清学方法来确定其ABO血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对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HCCLM3侵袭性影响。方法构建两个针对人OPN mRNA干扰质粒pENTR~(TM)/U6-INF(pINF-1、2)及对照质粒pENTR~(TM)/ U6-CTR(pCTR),并将其转染HCCLM3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OPN的mR—NA表达量;Western印迹测定OPN蛋白的表达量;噻唑蓝(MTT)比色法实验检测HCCLM3的增殖力;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的改变;结果与仅加转染试剂的空白对照组(2.01±0.13)相比。转染24h后,plNF-1组OPN mRNA用RT-PCR无法检测到,pINF-2组mRNA(1.00±0.12)下降50%,而pCTR组mRNA(2.02±0.1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48h后plNF-1组OPN蛋白表达(0.11±0.02)与空白对照组(1.02±0.11)相比下降90%;转染plNF-1后,HCC-LM3细胞的增殖力下降2%。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trige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28.4±1.5)相比,转染plNF-1后HCCLM3细胞穿过人工基底膜的数量(10.2±0.8)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NF-1可以特异性抑制高转移肝癌细胞系HCCLM3中OPN的表达,并显著降低其侵袭力,但对细胞增殖力影响不大,此技术有望成为抑制肝癌侵袭转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面部良性肿物手术切除多采用顺皮纹方向的切口,随着人们对美学要求的提高,此类切口因术后遗留面部瘢痕的缺点,已不为患者接受。近年来,我们采用发际内、眉弓上缘、鼻唇沟、鼻翼缘及唇红缘切口手术治疗面部良性肿物,此类切口位置隐蔽,术后瘢痕不易被发现,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小鼠乳汁中重组人溶菌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索精确检测本室制备的人溶菌酶(hLYZ)转基因小鼠乳汁中重组酶表达量的方法。方法:对溶菌酶检测的两种常规方法一琼脂平板扩散法和光学比浊法进行了改进,并以hLYZ标准品为检测对象,比较了改进后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采用改进后的琼脂平板扩散法对转基因小鼠乳汁中表达的重组hLYZ进行检测。结果:在敏感性和可重复性方面,此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别,但琼脂平板扩散法无特殊要求且简便易行。结论:改进的琼脂平板扩散法是一种更适宜于检测大批量微量样品中LYZ活性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针麻醉对肠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做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人,随机分为2组,头针加全麻组(简称头针组,下同)30人和单纯全麻组(简称全麻组,下同)30人.头针组患者先行头针麻醉诱导20分钟,然后行全身麻醉.头针麻醉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全麻组只行单纯气管内全麻.观察头针对患者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结果:头针组术后CRP异常的人数明显减少,而单纯全麻组变化不明显,术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头针组变化幅度最小,恢复最快,明显优于单纯全麻组.结论:头针可明显减轻组织损伤、术后的感染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