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托宁、地塞米松预注抑制芬太尼咳嗽反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长托宁、地塞米松预注抑制芬太尼咳嗽反射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全麻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50例。Ⅰ组病人于芬太尼静注前10min静注长托宁0.5mg、地塞米松5mg,观察两组病人静注分太尼后1min发生反射性咳嗽的例数(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Ⅰ组病人发生发射性咳嗽4例(8%);Ⅱ组病人发生反射性咳嗽18例(36%),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托宁、地塞米松预注能够抑制芬太尼的咳嗽反射。  相似文献   
2.
夏华  李可军  那妍  娄宪芝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39-2340,2343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51例。治疗组口服替比夫定600mg,每日1次,疗程48周;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1次,疗程48周。观察两组治疗12、24、36、48周时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24、36、48周时,两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服药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代丁)片10 mg/d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11例HBeAg阳性的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3例.口服国产阿德福韦酯(代丁)10 mg/d,48周;B组48例,口服葛兰素史克公司阿德福韦酯(贺维力)10 mg/d,4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LT和HBV-DNA水平,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ALT、血清HBV-DNA下降水平及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随着治疗疗程的延长而增加,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药物相关的肾功能损害,两组共有9例患者出现轻度药物不良反应,但均能耐受.[结论]国产阿德福韦酯(代丁)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国外同类药物相似.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因发热、头痛、腰痛伴恶心、呕吐5天为主诉来诊。既往健康,曾被基层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静滴青霉素、病毒唑、地塞米松等药物,病情无好转,遂来我院就诊。实验室检查:WBC4.5×109/L,N0.54,L0.46,PLT67×109/L,异淋0.22。尿常规:蛋白(+),潜血(++),酮体(+)。肾功能:血BUN、Cr正常,怀疑流行性出血热,转入传染科病房。查体:T38.3℃,P102次/分,BP100/60mmHg。急性病容,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巩膜无黄染,眼睑轻度水肿,结膜无充血。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约1.5cm,双肾区叩击痛(+)。拟诊流行性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分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即A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即B组,均给予口服恩替卡韦0.5 mg/d,疗程72周。观察两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A组Child-Pugh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随治疗延长而增加,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Child-Pugh评分明显下降。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100例HBV血清标志物、HBV-DNA、HBVpreS1-Ag对比监测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探讨临床监测HBVpreS1-Ag对乙肝患者诊断和预后的意义。对1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及preS1-Ag进行定量、定性跟踪监测并加以临床分析。100例患者中HBsAg阳性者91例,preS1-Ag阳性者57例,HBeAg阳性者43例,HBV-DNA阳性者56例,preS1-Ag阳性率与HBV-DNA相似且略高于HBeAg。preS1-Ag比HBeAg更为精确地反映了HBV在人体内感染和复制的情况,动态监测preS1-Ag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评估急慢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2m。因面色苍白半月,发热,咳嗽三天人院。患儿半月前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全身皮肤发黄,伴抽搐二次,每次1—2分钟,无呕吐、无出血现象,在当地医院作头部CT正常,作血常规、网织红、肝功能检查后疑为“溶血性盆血”,给予少量多次输血,每次输  相似文献   
8.
戊型肝炎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47岁,因发热、皮疹12天,不适,尿黄5天于2004年11月5日入院。12天前无何诱因出现发热,体温为37.8℃,体温降至正常后,周身出现紫癜样皮疹,双下肢为重。化验血小板减少,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口服强地松治疗,15毫克/日,1周后皮疹渐退,但患者诉上腹不适,化验肝功明显异常,戊肝抗体阳性,遂转至我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沈阳地区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更有效地制定风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6年10月-2007年6月在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治疗的158例风疹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4~26岁是主要发病人群,以18~22岁组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4.43%;发病时间以冬春季节为主;学生、职员、外来务工人员是主要的发病人群;有明确疫苗接种史者占3.80%;有明确风疹患者接触史者占58.86%。结论青少年成为风疹易发人群的原因可能与疫苗接种率低、学习工作场所人员密集、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有关。完善风疹的疫苗接种制度、普及风疹抗体检测系统以及加强医疗机构消毒隔离是降低风疹发病率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宋内志贺菌致儿童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8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09我市某小学暴发一起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3d内共有302名学生来我院诊治,主要临床特征为高热、腹泻、恶心及呕吐。全部病例均做便培养,其中便培养为宋内志贺菌阳性8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