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及应用解毒剂、复能剂与积极的护理措施是否可提高治愈率.方法 分析13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资料.结果 134例患者轻、中度中毒者全部治愈,重度中毒患者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95.5%.结论 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与细心护理至关重要,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对缩短白内障门诊患者候诊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推行优化护理流程前2012年4月白内障门诊患者186例作为对照组,其后2013年4月的患者217例作为优化组。观察2组等候手术时间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等候手术时间为(1.00±0.49)h短于对照组的(3.14±0.8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5.4%高于对照组的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可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调节功能训练联合家庭传统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105例210眼)按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104眼)采用家庭传统治疗方法,实验组(53例106眼)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调节功能训练.治疗及随访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依从性、矫正视力提升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调节功能、屈光状态、眼轴长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7).实验组患儿矫正视力达"进步""基本痊愈"所用平均时间(4.45±1.20个月、8.23±1.51个月)短于对照组(5.74±1.92个月、9.59±1.5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2个月后,实验组患儿矫正视力提升的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83.65%(P=0.013);按年龄、程度、屈光原因分类比较,其中7~9岁、中度弱视、远视散光性弱视患儿,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调节功能、等效球镜度、眼轴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高于对照组,调节滞后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中远视性弱视患儿的等效球镜度低于对照组,近视散光性、远视散光性弱视患儿的等效球镜度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中远视性弱视患儿的眼轴长高于对照组,近视散光性、远视散光性弱视患儿的眼轴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家庭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加入调节功能训练,可提升针对弱视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并可对患儿的屈光度、眼轴等发挥有益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6.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组织内某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或突然血死亡率均较高.液完全中断造成该供血区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脑组织结构连续性崩溃破坏,出现一系列生化代谢失常,生理功能丧失,病理形态改变等,该病发病较急,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巩膜睫状体激光光凝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10眼)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患者采用经巩膜睫状体激光光凝术降眼压治疗。随访并记录手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视力、眼部症状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未用药时平均眼压(40.3±4.61) mm Hg,平均随访时间(14±5.3)月。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7.3±3.85)mm Hg、(16.4±4.39)mm Hg、(15.2±3.09)mm Hg和(15.3±3.35)mm Hg,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术后视力提高者3眼、无变化者7眼。术前所有患者的眼部胀痛等不适症状术后均缓解,随访中未发现眼球萎缩等并发症。结论经巩膜睫状体激光光凝术安全有效,可作为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患者降眼压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调节训练加入传统疗法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3~12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254例(254眼),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27例(127眼)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127例(127眼)在此基础上加入调节训练。比较12个月后2组患儿弱视眼视力提升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弱视眼调节功能的变化,双眼屈光状态及近立体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弱视眼的矫正视力达“进步”、“基本治愈”所用平均时间[(5.28±2.17)月、(8.58±1.63)月]短于对照组[(6.36±2.09)月、(9.60±1.61)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弱视眼矫正视力提升的有效率(88.19%)高于对照组(71.65%)(P<0.05);按年龄、程度、屈光分类比较,观察组10~12岁、重度弱视、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弱视眼矫正视力提升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2组调节功能及立体视功能均无差异,训练12个月后观察组调节幅度[(15.39±0.72)D]...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空间频率视觉诱发电位(SF-VEP)及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在弱视诊断中的检出率。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1就诊的弱视患儿155例213眼(单眼弱视97例,双眼弱视58例),所有患者应用柯谛亚新型视觉电生理检测仪进行SF-VEP检查及PR-VEP检查,观察SF-VEP检查中3.2或6.4cpd时的信号值,PR-VEP检查中P100波的峰时和幅值,统计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SF-VEP的弱视检出率为89.20%,平均检查时间为(7.45±1.87)min, PR-VEP的弱视检出率为75.59%,平均检查时间为(8.81±3.11)min, 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6岁及7~9岁儿童,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VEP在不同视力分组中的检出率均高于PR-V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VEP较PR-VEP对弱视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较短的检查时间,与视力存在负性相关关系,尤其是3~6岁及7~9岁的儿童,可辅助弱视儿童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