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围手术期治疗基于循证医学的模式转变,目标是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同时节约医疗成本。临床实践证明,ERAS方案是有益且可行,其效果在结直肠手术中尤为显著。本研究对ERAS的发展、核心内容及其在不同腹部肿瘤外科和特定患者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浅丛神经阻滞辅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双侧甲状腺手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行双侧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颈浅丛神经阻滞辅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40例,两组都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Ⅰ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0.8μg/mL,瑞芬太尼0.8 ng/mL同时输注,待患者进入镇静分级评分(Ramsay)2级时开始手术,缝合皮肤时停止给药。Ⅱ组:于手术前静脉给与芬太尼2μg/kg。观察两组病人术前、手术开始、分离甲状腺、术毕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Ramsay评分及镇痛评分。结果:Ramsay评分:Ⅰ组在分离甲状腺时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Ⅱ组与术前相比各时段均有差异,Ⅰ组和Ⅱ组之间在手术开始和分离甲状腺时也有差异(P<0.05)。镇痛评分:Ⅰ组与术前相比各时段无显著性差异,Ⅱ组与术前相比各时段均有差异,Ⅰ组和Ⅱ组之间在手术开始、分离甲状腺和术后均有差异(P<0.05)。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率Ⅱ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颈浅丛神经阻滞辅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双侧甲状腺手术镇静和镇痛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的2例甲状腺偏侧缺如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为女性。1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右叶及峡叶缺如,术后病理报告为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另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术中证实甲状腺右叶缺如,峡叶存在,术后病理报告为左侧多发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偏侧缺如合并甲状腺癌是极为罕见的,可以通过超声、甲状腺扫描等影像学方法诊断,必要时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UE视频喉镜在甲状腺手术麻醉中行气管插管的可行性。  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甲状腺肿瘤手术的患者76例, ASAⅠ~Ⅱ级, 分为2组, 即: Ⅰ组(U)采用UE视频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 Ⅱ组(M)常规采用麦氏(Macintosh型)直接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 年龄19~65岁, 常规麻醉诱导: 芬太尼(2~3)μg·kg -1, 异丙酚2mg·kg -1, 罗库溴铵0.6mg·kg -1。记录显露声门时间、插管时间、喉部显露情况Cormack-Lehane(C/L)分级及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不同时间点(T1、T2、T3、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  结果  Ⅰ组(U)满意显露声门的时间为(15.48±5.43)s, Ⅱ组(M)为(15.36+3.01)s; Ⅰ组(U)气管插管的时间为(30.20±10.31)s, Ⅱ组(M)为(30.11±14.36)s。两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与基础值T1比较, T2及T3时段MAP降低(P < 0.05), T4时段心率增加显著(P < 0.05),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UE视频喉镜在甲状腺肿瘤手术全身麻醉行气管插管过程中能安全有效地显露声门, 气管插管刺激及损伤较小, 能解决部分临床气管插管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探讨谷氨酰胺酶(glutaminase,GLS)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TCGA、TIMER2.0数据库,生信预测GLS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情况;利用STRING数据库、LinkedOmics数据库预测在乳腺癌中GLS蛋白表达及蛋白互作作用;利用TIMER2.0数据库,分析GLS对乳腺癌免疫浸润的影响,探讨GLS对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GLS mRNA在乳腺浸润性癌中表达下调,与谷氨酰胺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相关;GLS与免疫细胞浸润相关,且与PD1、PD-L1、CTLA-4等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相关。结论 GLS在乳腺浸润性癌中表达下调,且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及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建立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FPTC) 永生化细胞系, 为研究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 (FNMTC) 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选取 FPTC 患者的肿瘤标本, 采用消化法分离原代细胞。使用改良的 DMEM/F12 培养基, 添加促甲状腺激素 (TSH)、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 及氢化可的松等进行培养。在原代细胞早期分 2种方式导入外源基因 SV40T/TERT 用于诱导永生化。利用 RT-PCR 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 甲状腺球蛋白(TG)、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TSHR)、 钠/碘共同转运体(NIS) 等基因的表达, 同时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 TPO 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蛋白的表达。提取该患者外周血 DNA, 进行突变基因的检测。提取细胞基因组 PCR 扩增后测序, 进行突变基因的检测。结果 分离的 FPTC 原代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多角形贴壁生长; 细胞生长 6 个月, 转染 SV40T 组(标记为 FPTC-S)传代至 p26, FPTC 细胞传代至 p23, 转染 SV40T+hTERT 组(标记为 FPTC-ST)传代至p19, 细胞增殖能力较好; FPTC-S 与 FPTC-ST 细胞均能够在基因水平稳定表达 TPO、 TG 与 TSHR; 患者外周血中存在 MLH1 R217C 胚系突变; 原代细胞存在 BRAF V600E 突变; 原代细胞及永生化的细胞系中均存在 MLH1 R217 基因突变。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 FPTC 永生化细胞系, 且该细胞系中存在 MLH1 R217C 及 BRAF V600E 突变, 该细胞系将为研究以上突变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提供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和乳腺癌根治术对术前化疗与非化疗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并通过测定CK19mRNA来判断乳腺癌细胞的微转移情况.方法:随机选择术前化疗与非化疗乳腺癌患者各20例,分为两组:Ⅰ组为术前未化疗组,Ⅱ组为术前化疗组.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和术后72h抽取外周血11ml测定T细胞亚群、NK细胞的数量及CK19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术毕和术后72h CD3 、CD8 和NK细胞均下降,其中Ⅰ组CD8 和NK细胞两个时点均下降明显(P<0.05),Ⅱ组术毕和术后72h CD8 及术后72h NK细胞下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术毕和术后72h CD4 及CD4 /CD8 均升高,其中Ⅰ组术毕和术后72h及Ⅱ组术毕CD4 /CD8 升高明显(P<0.05),Ⅱ组术后72h CD4 /CD8 显著升高(P<0.01).两组均有3例患者检测到CK19mRNA的表达,且Ⅱ期乳腺癌患者的表达较Ⅰ期显著增高(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和乳腺癌根治术对术前化疗与非化疗患者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这种抑制作用与患者术前是否进行辅助化疗无关;同时乳腺癌患者存在微转移迹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