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绍华  彭蓉蓉  李丰章  陈杰 《江西医药》2021,56(10):1615-1618,1638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磁共振扫描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预测模型的价值.方法 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10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癌患者(ALN转移55例,ALN未转移45例).患者均行增强磁共振扫描并分别构建传统影像预测模型和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比较两种预测模型的预测乳腺ALN转移的价值.结果 传统影像特征经Lo-gistics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门消失、淋巴结短径增加、DWI信号增强和ADC值降低是预测乳腺癌ALN转移的独立因子(P<0.05).与传统影像特征相比,影像组学预测模型通过降维后得到长行程优势、全角度集群突出方差、均匀度、全角度相关性、表容比5个具有特征性参数,在预测ALN转移与未转移患者中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组学在ALN转移预测模型的AUC值、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0.944、0.900、0.883、0.889,明显高于传统影像ALN预测模型.结论 基于增强磁共振扫描的影像组学特征和传统影像特征构建的乳腺癌ALN转移预测模型均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且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传统影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及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经病理证实的FNH结节,分析其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 9例FNH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共有10个病灶,其中肝右叶6枚,跨左右叶2枚,肝左叶2枚.5例患者CT及MRI资料完善,1年轻女孩仅行MRI检查,3例患者仅行CT检查.CT表现:8例FNH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影,5个见裂隙状、星芒状低密度中央或偏心瘢痕.动脉期7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中度强化,所有病灶中心瘢痕均未见强化,4例肝门侧见增粗迂曲血管影.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均不均匀降低,呈相对高和等密度,强化特点呈"快进慢出"强化模式.5例肿块中央或偏心裂隙状瘢痕呈缓慢渐进性强化.MRI表现:T1WI示5个病灶呈稍低信号,1个病灶呈等信号;T2WI示6例患者均呈稍高信号.MRI增强扫描示,6例患者均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稍高信号及等信号,5个病灶出现中央瘢痕,瘢痕组织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表现为延迟强化.结论 FNH多见于青中年患者,多数无明显症状,靠近肝包膜下,CT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全面、准确显示FNH的血供特点.病灶明显富血供高强化及裂隙状纤维瘢痕延迟性强化是其特征性影像表现,病灶多无包膜,两者均能对其做出准确诊断.二者结合可提高FNH的诊断准确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CT血管成像(CTA)评估颅内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于神经内科住院的表现有缺血性脑卒中(CIS)症状的病人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3±7.69)岁。将病人随机分为双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21例。两组管电压、碘对比剂剂量分别为80 k V、50 m L和120 k V、100 m L。对2组病人分别进行CTA检查,并进行相应后处理以显示颅内动脉斑块。采用t检验对比分析2组影像噪声、血管强化程度、影像质量评分及X线辐射剂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间斑块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双低剂量组的噪声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间CNR及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管电压组大脑中动脉M1段及椎基底动脉监测点的CT值均高于常规管电压组(均P0.05)。双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影像质量评分均显示良好(均2分),两组间各种影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剂量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辐射剂量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均P0.05)。结论双低剂量组CTA检查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粥样斑块形态及成分,可对其稳定性做出较精确的判断,并能有效降低X线对人体的电离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的肾毒性。双低剂量CTA评估颅内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可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低剂量螺旋CT(low 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扫描联合4种肺癌肿瘤标记物(人多效蛋白PTN、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Cyfra21-1及癌胚抗原CEA)检测对肺癌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筛查的阳性率及特异性。方法分析及统计2011年-2013年进行LDCT扫描及肿瘤标志物联合筛查肺癌高危人群体的检查结果,并与常规早期肺癌筛查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LDCT与常规剂量CT扫描肺部阳性检出率及病变影像学表现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辐射剂量明显下降,是常规剂量的6.38%(P<0.05);4种肺癌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肺癌的敏感性约95%、特异性约80%,对诊断早期肺癌具有重要意义,4种肺癌肿瘤标记物对本实验组阳性率为1.58%(6例),最终确定早期肺癌的为1.05%(4例),LDCT在本实验组中检出病灶阳性率为12.1%(46例),其中8例影像诊断为早期肺癌(2.11%),最终仅4例(1.05%)确诊为早期肺癌,存在影像诊断假阳性。本研究共759人参与,其中LDCT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组(379例,女:176例,平均年龄54.3岁,慢阻肺患者7例;男:203,平均年龄57.6岁,慢阻肺患者26例)筛查肺部阳性率12.1%(46例有肺部CT阳性表现,6例肿瘤标记物联检均呈阳性,4例确诊为肺癌)。结论 LDCT与肺癌肿瘤标志物两种检查方法优势互补,早期肺癌检出率为1.05%,避免单项检查的假阳性事件发生,联合检测更有利于早期肺癌的早期发现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伴有认知障碍患者的头颅MRI表现。方法选择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4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选取伴有认知障碍的23例患者为试验组,未伴有认知障碍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头颅 MRI 检查,对病灶部位进行测量,观察病灶数目、病灶体积,合并脑萎缩情况及伴有脑白质疏松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平均病灶数目和平均病灶体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病灶部位位于侧脑室旁、额叶、丘脑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试验组患者头颅MRI的哈氏值和侧脑室体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伴有脑白质疏松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χ2=5.02,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伴有认知障碍患者在头颅MRI中可见病灶数目明显增多,病灶体积较大,伴脑萎缩和脑白质疏松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对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4月本院接诊的30例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症的患者进行研究。术前进行MRI、CT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准确率。结果 MRI检查游离髓核上移、游离髓核居中、游离髓核下移的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P〈0.05);MRI、CT检查的总准确率分别为93.33%、5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14,P=0.0002)。结论 MRI对诊断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症的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能谱CT在肺结节分子影像诊断及微循环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临床行肺部CT首诊查出肺部结节并经病理证实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能谱CT对肺部结节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其分子影像学表现及结节内微循环情况,评价能谱CT诊断肺结节性质的效能。结果:80例患者中良性肺结节17例,恶性肺结节63例,研究结果表明能谱CT显示良恶性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分叶征、毛刺征、形态不规则)的能力与传统混合能量CT相仿,鉴别良恶性肺结节均具有较高特异性,组间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恶性肺结节出现分叶征、毛刺征、形态不规则概率明显高于良性肺结节(P<0.05)。传统CT模式及能谱CT增强检查均能较好地显示肺良、恶性结节内微循环差异的存在;但能谱CT显示肺结节内微循环差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传统CT模式高,特别是在低能量KeV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行一致性的检验,能谱CT技术鉴别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2.06%、76.47%、93.55%、72.22%、0.6793,明显高于传统CT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能谱CT在鉴别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不张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5月萍乡市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中央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不张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能谱成像模式扫描,获得常规混合能量CT动脉期图像、动脉期单能量图像及动脉期碘基图,分别观察评价常规混合能量CT动脉期图像、动脉期单能量图像对肺癌肿块与肺不张分界的正确辨别率,比较肺癌肿块与阻塞性肺不张的碘浓度(IC)、能谱衰减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Eff-Z)。结果:常规混合能量CT动脉期图像显示68例患者均为中央型肺癌并发阻塞性肺不张,肿瘤所在位置支气管狭窄或闭塞,对应部位肺段及肺叶体积减小,肺不张位置与肿瘤区域均呈片状实性密度增高影,未能得到清晰区分;增强扫描后图像显示上瘤组织呈现轻度、中度强化,肺不张组织呈现显著均匀强化,可辨别肿瘤与肺不张组织边界共53例,正确分辨率为77.94%;动脉期单能量图像可较好清晰分辨肺癌与肺不张边界,可辨别肿瘤与肺不张组织边界共62例,正确辨别率为91.18%,动脉期单能量图像正确辨别率显著高于常规混合能量CT动脉期图像正确辨别率(χ2=4.5...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团注法增强扫描技术在单排螺旋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中时相以及扫描技术参数等设定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选择胸腹联合增强病人521例。分别根据不同的病变采用不同的扫描技术以获取最佳的图像质髓。结果除了3例因有呕吐影响了图像质量外.其余病人血管充盈良好图像质量优良。结论运用个体化扫描技术能在单排螺旋CT增强扫描巾得到多个脏器优质的动脉血管造影CT扫描(CTA)图像,有利于病人减少接受X线辐射刹量.又能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