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激光一血叶琳杀伤肿瘤的理化原理主要是I型和/或I型光动力学反应,兼有温热效应参与。其生物医学机制是首先引起肿瘤细胞膜氨基酸、脂肪酸和胆固醇过氧化及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系等功能下降,继而溶酶体酶释放、核内DNA受损。同时出现细胞面微绒毛消失、囊泡形成、线粒体肿胀断裂等超微结构变化。肿瘤间质微循环障碍可能是肿瘤细胞坏死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3.
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药物流产终止早孕。随着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脂栓药物流产在l临床上的成功应用,探索安全、有效终止妊娠的药物流产方法已成为近几年临床终止妊娠的重要手段。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由于痛苦小、简便,已被广泛应用。在终止妊娠过程中,药流不全以致出血量多、出血时间长是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小鼠腹水型肝癌(Hca) 分别经腹水→足垫→淋巴结→腹水……,与腹水→尾静脉→肺→腹水……循环传代10次,得到淋巴结筛选型(HcaSL_(10))和肺筛选型(HcaSP_(10))。将两者均分别向足垫和尾静脉注射,观察各自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肺转移率。发现HcaSL_(10)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HcaSP_(10);HcaSP_(10)肺转移率明显高于HcaSP_(10)并对两者进行了细胞形态学,细胞电泳率,促血小板聚集能力等方面的比较。其结果提示HcaSL_(10)与HcaSP_(10)细胞性质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5.
激光-血卟啉肿瘤光动力学疗法的生物医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光-血卟啉杀伤肿瘤的理化原理主要是Ⅰ型和/或Ⅱ型光动力学反应,兼有温热效应参与。其生物医学机制是首先引起肿瘤细胞膜氨基酸、脂肪酸和胆固醇过氧化及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系等功能下降,继而溶酶体酶释放、核内DNA受损。同时出现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囊泡形成,线粒体肿胀断裂等超微结构变化,肿瘤间质微循环障碍可能是肿瘤细胞坏死的重要诱因。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动向。  相似文献   
6.
筋膜间室综合征很少发生于足部,且报道不多,我们将近年来所遇到的8例报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例1:男,22岁,因左下肢被拖拉机辗伤入院。左足肿痛明显,皮肤感觉迟钝,足趾活动无力,牵拉痛(十),X线检查示左胫腓骨骨折。伤后3小时行筋膜切开术,6天后植皮,创口愈合,足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从肿瘤移植成活率、淋巴道转移率、细胞形态学、染色体组成、细胞电泳率等方面在两种不同品系的小鼠之间观察并比较了小鼠腹水型肝癌H_(22)和H_(22)/F_(20)的上述生物学特性及差别。光镜和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提示,H_(22)和H_(22)/F_(20)瘤细胞是来源于上皮组织、分化较低的恶性肿瘤。肿瘤移植成活率和淋巴道转移率的比较观察表明,H_(22)/F_(20)瘤细胞的移植成活率和淋巴道转移率均高于H_(22)瘤细胞。染色体的分析显示H_(22)和H_(22)/F_(20)瘤细胞不仅干系细胞的众数不同(H_(22)为44,H_(22)/F_(20)为43),而且二者的标记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也有差别。细胞电泳率的测定结果表明,H_(22)/F_(20)瘤细胞的电泳率显著低于H_(22)细胞。本文讨论了H_(22)和H_(22)/F_(20)瘤细胞的上述表型差别与淋巴道转移率增高之间的可能关系,以及宿主和环境的选择作用对H_(22)瘤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荧光分光光度分析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腹腔给药后24-72小时,荷瘤机体瘤组织中HPD含量高于肝,肾,肺及肌肉,给药后24-48小时和48-72小时的HPD清除速率以肿瘤组织最低,HPD荧光主要位于肿瘤细胞浆内,少量位于细胞核。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转移过程中癌细胞和宿主的相互关系,以及探讨转移形成的机制,而建立了一个淋巴道转移的动物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所用小鼠腹水癌(H_(22))细胞侵袭力强,转移率高(10~6为100%),瘤细胞可以计数;模型可重复性强;有较长的转移潜伏期(10天以上)。因此,可以排除直接注入淋巴管内的可能性。本实验及另外两个实验证明,淋巴结内癌细胞转移及播散的过程符合自然转移的一般规律,在3个不同部位接种(脚垫、腋窝及大腿皮下)均可形成淋巴结的转移灶(图6)几乎未见肺转移。此外,H_(22)瘤细胞可以在小鼠多个品系体内生长、繁殖和转移,因此提示它可能是一个异基因型瘤株。  相似文献   
10.
小鼠腹水型肝癌(Hepatoma 22)淋巴道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恶性肿瘤的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索肿瘤转移的某些规律, 并试图建立适用于研究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实验模型, 我们进行了本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