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间充质干细胞(MSC)同时具有造血支持、免疫调节、组织修复再生和归巢等特性,但由于各种因素常常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近期研究显示,MSC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可塑性。研究人员通过对MSC进行低氧预处理、生物活性分子预处理、基因修饰预处理和力学刺激预处理以及调整MSC的移植策略,使其生物效能增强,该方向对于推动MSC的转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MSC生物学特性的可塑性研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饮用不同浓度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对于建立小鼠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模型及其致病相关免疫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DSS饮用组(3%、5%、7%)。观察小鼠的大便性状,体重和生存时间。饮用后的第6天处死各组小鼠,观察结肠大体形态并评分;取病变处进行石蜡包埋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评分;定量PCR检测各组脾细胞免疫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饮用3%、5%、7%浓度DSS的小鼠在第6天均有不同程度溃疡形成,成模率随着DSS浓度提升而增加,但是小鼠死亡率也相应增加。定量PCR结果表明促炎因子(TNF-α、IFN-γ和IL-17A)的表达水平与DSS浓度成正相关,而抑炎因子(IL-4和IL-10)以及调节性T细胞相关的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与DSS浓度成负相关关系。结论 给予小鼠5%浓度的DSS溶液饮用有助于高效经济地建立小鼠IBD模型,为进一步研究IBD的发病机理、生物学特性、干预因素等打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Zeste增强子同源物2(EZH2)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情况和在体外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并探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EZH2在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差异和预后关系。DU145细胞来源于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库。对DU145细胞进行小干扰RNA(siRNA) EZH2沉默, 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干扰效率。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EZH2对DU145生物学行为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ZH2与p21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组EZH2的信使RNA(messenger RNA, mRNA)表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 且EZH2表达水平和Glesaon分级正相关。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PC3组中EZH2的mRNAs和蛋白水平表达高于WPMY-1细胞组, 且在DU145中表达高于PC-3。CCK-8实验结果显示, si-EZH2组增殖能力显著低于于Control组(t=4.17, 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 si-E...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胚胎发育过程中间充质干祖细胞(MSPCs)与造血细胞间的起源关系。方法取发育不同时间药流胚胎,分离不同造血组织消化成单个细胞,于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培养体系培养10~14 d,倒置显微镜下挑取直径大于0.5 mm的HPP-CFC集落于液体培养体系进行二次培养,对二次培养中出现的贴壁细胞进行扩增并鉴定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于不同分化体系鉴定其是否具有MSPCs的分化特性。结果本研究总结了胚胎发育不同时期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卵黄囊、胎肝等不同部位包括HPP-CFC在内的各类造血前体细胞的发育动态,发现从28体节开始,一定比例的AGM区HPP-CFC除能够分化产生造血细胞外,其来源的贴壁细胞具有MSPCs的分化功能,贴壁细胞在淋巴母细胞转化实验中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结论人胚胎AGM区内,部分MSPCs和造血细胞起源于共同前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因修饰过表达VCAM-1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C)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方法:将稳定过表达VCAM-1的MSC细胞(MIGR1-VCAM-1)和转入空载体的MSC细胞(MIGR1)分别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以原位油红O染色和real-time PCR检测成脂分化能力与相关关键转录因子C/EBPα和PPARγ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通路P38、ERK和JNK通路的活化。利用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MSC,观察其成脂分化能力的变化。结果:无论是自分化组还是诱导分化组,过表达VCAM-1的MIGR1-VCAM-1/MSC与对照组MIGR1/MSC相比,脂滴变大,脂肪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同时在mRNA水平调控成脂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C/EBPα和PPARγ表达显著上调;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通路,结果表明JNK通路在VCAM-1调控成脂分化中明显下调,P38及ERK通路则显著上调;加入通路抑制剂后,JNK通路抑制可显著上调MIGR1-VCAM-1/MSC成脂分化能力,脂肪数量明显增加(P0.01),且相关转录因子C/EBPα和PPARγ的mRNA表达也显著上升;而抑制P38及ERK通路则使MIGR1-VCAM-1/MSC的C/EBPα和PPARγ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脂滴及脂肪细胞数则更小、更少。结论:过表达VCAM-1可促进小鼠MSC成脂分化,VCAM-1可能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活化P38及ERK通路促进小鼠MSC成脂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方便、快捷、有效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的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小鼠股骨、胫骨,分别用全骨髓贴壁法、骨片消化法、骨髓加骨片法分离小鼠MSC,比较Msc集落出现时间、大小及数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并进行MSC成骨、成脂分化鉴定。结果表明,骨髓加骨片法出现的集落时间最早,集落数量最多,第4天集落数为20±4个;骨片消化法为11.5±2.5个;全骨髓贴壁法最少,为9.5±1.5个;到第3代时,骨髓加骨片法获得细胞数量最多,是全骨髓贴壁法和骨片消化法的2倍;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获得的细胞高表达干细胞标志之一Sca-1,高表达CDdd、CD29,不表达白细胞表面抗原CIM5和内皮细胞标志CD31等;所分离的MSC在成骨诱导体系和成脂诱导体系中能分别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具有典型的MSC特性。结论:骨髓加骨片法是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小鼠骨髓MSC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7.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graftversushostdisease,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并发症,是目前导致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往的治疗策略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活组织病理检查,一旦患者被诊断为aGVHD,首选给予类固醇类激素治疗。但是,若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则病人预后往往较差。近年来,随着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aGVHD的治疗方案不断优化,本文主要就aGVHD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最新策略,包括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细胞治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分化阶段的骨间充质干细胞对于破骨细胞的影响,将小鼠密质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研究其对于破骨细胞发育的调控作用。从小鼠密质骨中分离培养得到间充质干细胞,将其进行成骨和成脂肪诱导1周,分别将成骨分化和成脂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与CD11b+的单核细胞共同培养,并以抗酒石酸的酸性磷酸酶染色鉴定破骨细胞。结果表明:向成骨分化和成脂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均可以调节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与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成骨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破骨细胞发育的作用减弱,而成脂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破骨细胞发育的作用增强。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调节破骨细胞发育的能力在其分化为不同种类细胞后发生相应变化,提示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化为子代细胞而对破骨细胞发育发挥选择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有一段时间,我常去一家公司办事。与我相关的业务部门,有两个人印象很深,老黄和老马。老黄为人热情,未开言,声先笑。为了客户可以跑前跑后忙上忙下,是公司里出名的热心肠。某位客户因是否在他手上签单犹豫良久,后来,凑巧那位客户的父亲生病住院,老黄天天让老婆在家做好晚饭,自己给病人送去,直到客户的父亲出院。后来,这位客户感动得不行,不仅将那笔生意签给他,之后一年的业务也都签给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与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极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03~ 2020-04我院收治的78例极高龄BP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39例.A组实施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B组采用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质量、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两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均少于A组(P<0.05),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质量多于A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IPSS、QOL评分及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IPSS、QOL评分、残余尿量均有明显下降,最大尿流率均有上升(P<0.05),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69%明显低于A组25.64% (P<0.05).结论: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与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均能有效改善极高龄BPH患者排尿困难症状,但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腺体切除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