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米非司酮(MIF)的临床应用受到广泛重视。从终止早孕到紧急事后避孕,从中晚期引产到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功血的治疗,已获得大量成功经验。但对于异位妊娠(EP)的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我院应用MIF配合中药治疗EP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  相似文献   
2.
脱水剂治疗子痫并发脑血管病4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了41例子痫并发脑血管病的治疗,提出及时使用甘露醇,速尿,高渗盐组成的脱水剂,可降低颅内压,纠正脑缺血,方法:自1994年5月至1997年5月,共收治子痫并发症血管病41例,经回顾性分析,对其使用由甘露醇,速尿,高渗盐组成的脱水剂治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效果与子痫控制后开始使用脱水剂时间密切相关,6h内使用者的疗效明显优于晚使用才(P〈0.05),结论:认为子痫抽搐控制6h仍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充维生素D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脂质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为GDM组和65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将 GDM组中维生素 D水平下降的59例GD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9例)及非干预组(30例),干预组给予维生素 D软胶囊口服(2000 IU,1次/d,口服).6周后行胰岛素敏感性及脂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结果:GDM组25-(O H)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补充维生素 D 治疗6周后与非干预组比较,干预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 OMA-IR)下降(P<0.05);LDL-C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干预组补充维生素D前后的相关指标,HOMA-IR 下降(P<0.05),HDL-C 增高(P<0.05);FPG 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G、FINS、TC、TG均未有明显变化.结论:GDM患者维生素 D 缺乏较正常孕妇明显;补充维生素D后胰岛素抵抗减轻,脂代谢紊乱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状况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探讨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对亚硫酸氢盐修饰过的 3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患者自身外周血白细胞DNA和 2 0例非癌患者子宫内膜组织DNA的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癌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率为 2 5 .71 % ,癌旁组织和外周血中也存在相似的甲基化率。非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FHIT基因的CpG岛无甲基化。癌组织与非癌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的甲基化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DNA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相关性。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为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 ,CpG岛的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相关性。DNA甲基化为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癌旁组织和外周血可用于癌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8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术前确诊率为67.9%,术中冰冻病理切片可将确诊率提高至89.3%。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Ⅰ~Ⅱ期5年生存率为82.4%,Ⅲ~Ⅳ期5年生存率为0%;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2.9%,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的3年生存率为22.2%。结论:术中冰冻切片至关重要,可明显提高确诊率;治疗以手术为主,综合放化疗。预后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治疗方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女性中继乳腺癌、肺癌和大肠癌之后居第4位.近20年,子宫内膜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从分子水平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是近年来妇科肿瘤研究中的热点.现有研究证明,DNA甲基化是抑癌基因失活的第3种机制,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是抑癌基因失活的惟一机制.为此,我们对子宫内腊癌组织中THBS1基因启动子区哉CpG岛的甲基化(简称启动子甲基化)状况进行栓测,以探讨其他子宫内腊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特点及围生结局。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7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孕周的不同分为A组42例(<32周)、B组37例(32~34周),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终止妊娠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孕产次、血压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宫内死胎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死亡率、剖宫产率及期待治疗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发病时间越早,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也随之增加,围生儿预后与发病孕周有着重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1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科1997年 ̄1997年12月,因各种妇科疾患行了宫全切术148例进行分析。其中患者平均年龄为43.7岁,疾病分布以子宫肌瘤为首位,其他依次为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功血、宫颈原位癌、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癌。术前常规准备阴道,其中21例术前因阴道炎置入甲硝唑,结果表明,甲硝唑可降低术后病率,减少阴道残端出血和尿路感染。本文还表明,阴道残端出血和尿路感染为多见,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卵巢去留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9.
对128例孕足月头位胎膜早破进行临床分析,随机抽取孕足月头位无胎膜早破150例作为对照。结果:胎膜早破组剖宫产率,母亲产后病率,新生儿肺炎发病率均较对照组升高(分别为37.50%,9.37%,4.69%,对照组分别为18.0%,2.67%,0.67%,P〈0.001,P〈0.05,P〈0.05)。提示:对孕足月胎膜早破者,在引产和抗生素的应用上,应采取积极态度,以减少难产及滞产的发生,降低对母儿的  相似文献   
10.
李珂  朱介之 《长治医学院学报》2021,35(2):132-135,152
目的:探讨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某市多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74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分为紧急组(n=19)、预防组(n=35)和保守组(n=20).保守组给予保守治疗,紧急组和预防组给予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比较紧急组和预防组的手术情况(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