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反义核酸技术是用人工合成的或生物合成的特定互补的DNA或RNA片段阻断从基因到蛋白的信息流 ,以达到抑制或阻断基因表达的生物新技术。利用核酸分子杂交原理将反义寡核苷酸 (antisenseoligonucleotide,ASON)作为外源性基因表达抑制物结合到靶mRNA序列上阻止其翻译成蛋白[1 ] 。具有杂交特异性和选择性调节基因的表达的特点[2 ] ,这一技术不仅已成为常用的实验室研究方法 ,还广泛的应用于研究病毒、肿瘤、寄生虫和遗传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对于人类基因的研究 ,人们采用分子克隆、分子杂交、PCR技术等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从玉米麸皮中提取的低聚糖阿魏酸酯(corn feruloyl oligosaccharides,CFOs)体外对H2O2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抗氧化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H2O2建立PC12细胞损伤模型,应用MTT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的增殖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PC12细胞内及培养液中LDH、SOD、MDA活力及含量。结果除25μmol/L CFOs组外,其余CFOs各组的细胞活力(A值)与H2O2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CFOs浓度的加大,细胞活力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在800μmol/L时,细胞存活率达到最高值。CFOs的抗氧化作用强度与其浓度存在量效及时效双重依赖性关系。与H2O2组相比,CFOs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形态均有所好转,随浓度升高,贴壁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细胞突触逐渐增长并趋于正常。细胞凋亡率均低于H2O2组,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细胞内外MDA含量明显减少;细胞液中LDH活力明显减弱;细胞内SOD活力显著增强(P<0.01)。结论 CFOs对经H2O2诱导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的机制与提高PC12细胞的抗氧化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3.
曹长姝  潘三强  隋鸿锦 《广东医学》2005,26(8):1053-1054
目的分析月经性癫痫中,雌激素对大鼠海马内γ-氨基丁酸(γ-amiobutyric acid,GABA)和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的影响。方法利用去卵巢SD大鼠,雌激素替代疗法后戊四唑致痫,对大鼠背侧海马区GABA和MAP2的免疫反应产物逆行观察。结果①实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及实验给药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背侧海马门区内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显著性减少。②海马CA1区辐射层:锥体细胞的树突的MAP2免疫活性产物粗大,垂直走行。实验给药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阳性树突伸长、增粗、更加密集。结论雌激素使海马门区GABA含量减少,降低GABA对癫痫发作的抑制作用,增强癫痫发作的敏感性;雌激素可调节MAP2免疫活性的表达,增强海马内神经元可塑性变化,使海马内的兴奋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海马齿状回苔状纤维侧枝发芽与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颈部皮下注射惊厥剂量的海人酸 (KA ,10mg/kg)诱发大鼠出现癫痫发作后 ,采用Timm’s染色法 ,分别在注射KA后3d、7d和 1个月 3个时间点观察致痫大鼠海马齿状回内苔状纤维发芽的情况。结果 Timm’s染色发现 ,注射KA后 7d ,海马齿状回分子层内带和颗粒细胞上层出现苔状纤维的异常发芽 ,注射KA后 1个月海马齿状回内Timm’s染色颗粒颜色加深 ,范围增大。提示海马苔状纤维发芽形成的时间过程与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的时间过程一致。结论 海马齿状回分子层内带和颗粒细胞上层出现异常的苔状纤维发芽可能与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系统解剖学全英语浸泡式教学模式是将人体解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英语浸泡式的学习合二为一的教学模式,以暨南大学国际学院的开办为前提,实行全英语浸泡式教学(全英教学),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方法与国际接轨。就系统解剖学全英语浸泡式教学现状及教学观念、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进行探讨,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黄体酮对戊四唑(PTZ)致痫大鼠的发作情况和海马内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影响,旨在从形态学角度探讨黄体酮对抗癫痫作用的可能机制。实验中采用成年去卵巢(OVX)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实验对照和实验给药3组。空白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实验给药组经腹腔注射黄体酮,每天一次。3 d后,空白对照组经腹腔注射NS,实验对照和实验给药组经腹腔注射PTZ致痈。注射PTZ 1 h后,灌流固定,取脑,做振动切片。取含背侧海马的脑片,ABC法免疫组化染色。图象分析计数海马齿状回门区内GABA免疫阳性细胞数。结果:(1)实验给药组大鼠均未出现癫痫发作;(2)三组间齿状回门区内GABA免疫阳性细胞数存在显著差异(P<0.01);实验给药组的GABA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结果显示,黄体酮可对抗PTZ致痫的行为发作和门区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损伤,并提示黄体酮可能具有增强GABA能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给前臂部创伤修复及肌瓣移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解剖剥离测量方法 ,对 2 5具(共 5 0例 )成人上肢标本正中神经发出的前臂前区浅层肌支进行自身比例定位研究。结果 正中神经发出的浅层各肌支以 1支型出现率最多 ;正中神经发出的各肌支集中于上肢的 5段 ;正中神经发出的各肌支进入各肌门的区位 ,均有倾向于以神经干为轴心近距离分布的规律。结论 确定了正中神经肌支的危险区段和危险区位 ;讨论了有利于开展带神经血管蒂肌瓣移植的肌支类型。  相似文献   
8.
中药臭灵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臭灵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分离自臭灵丹的6个黄酮类化合物对2种正常细胞的毒性和对2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初步分析它们的构效关系;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化合物对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6个黄酮化合物中,5,7,3,′4′-四甲氧基-3-羟基黄酮与金腰素乙显著抑制A549和HeLa 2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关系,且对正常细胞Vero和EVC304的毒性较小;这2个黄酮结构中均有邻位酚甲氧基。流式结果显示金腰素乙对HeLa细胞的G2/M期起阻滞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关系。5,7,3,′4′-四甲氧基-3-羟基黄酮与金腰素乙对A549和HeLa细胞都有促凋亡作用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5,7,3,′4′-四甲氧基-3-羟基黄酮与金腰素乙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且细胞毒性小,并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及诱导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臭灵丹中黄酮类化合物诱导人喉癌细胞Hep-2凋亡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分离自臭灵丹的黄酮类化合物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HTMF)对2种正常细胞的毒性和对3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化合物对Hep-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和caspase-9的变化。结果:HTMF显著抑制Hep-2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时间双重依赖性关系,但对正常细胞Vero和EVC304的毒性较小,对A549和HepG2细胞抑制作用小。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HTMF对Hep-2细胞有促凋亡作用并呈明显的量效、时效关系。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TMF可诱导Hep-2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活化,并呈时间依赖性关系。结论:HTMF对人喉癌细胞Hep-2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9进而活化caspase-3诱导Hep-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桡神经肌支自身比例定位关系,为前臂部创伤修复及肌瓣移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3-01/2004-1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完成.采用解剖剥离测量方法,对25具(共50侧)成人上肢标本桡神经深支发出的前臂后区深层肌支进行自身比例定位分析.结果:①桡神经深支发出的各肌支以1支型出现率最多.②桡神经深支发出的各肌支集中于上肢的6段.③桡神经深支发出的各肌支进入各肌门的区位,均有倾向于以神经干为轴心近距离分布的规律.结论:确定了桡神经深支肌支的危险区段和危险区位,有利于开展带神经血管蒂肌瓣移植时肌支类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