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分别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三尖瓣环位移以及CT检查的haller指数 (HI) 对漏斗胸术前、术后半年患儿进行检查随访, 探讨在临床上应用超声技术评估漏斗胸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昆明市儿童院确诊漏斗胸并进行手术的患儿48例。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M型右心室大小 (RVD) 、M型三尖瓣环位 (TAPSE) 、三尖瓣环径 (TVAD)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三尖瓣隔瓣附着点 (TMAD1) 、三尖瓣前瓣附着点 (TMAD2) 、三尖瓣环连线中点收缩期峰值位移 (TMADm) 以及右心室纵向缩短分数 (TMAD%) 。胸部CT测量HI。结果 术前与术后半年RVD、TAPSE、TVAD及HI,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 。各项指标术后半年比术前增高。TMAD%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TMAD1、TMAD2、TMADm术后半年较术前有所增加,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常规超声心动图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漏斗胸术前术后进行心脏结构以及功能的评估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运用多种指标一起进行综合评估, 为漏斗胸的心脏压迫情况以及右心室收缩功能损害情况提供客观依据, 可以用于漏斗胸患儿的治疗随访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研究柔红霉素致滇南小耳猪急性期心肌损伤的左心室应变特点及心肌病理改变.方法 选取滇南小耳猪6只,常规给予麻醉后连接心电图电极,予柔红霉素进行静脉推注,制成心脏毒性急性期动物模型,并于给药前和给药后3d进行心脏超声数据获取、抽血进行cTnT测定,处死后进行心脏、肝脏的病理检测.超声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云南省婴幼儿不完全性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急性期超声心动图特征以及冠脉扩张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昆明市儿童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住院的291例3岁以下川崎病患儿,其中113例IKD患儿,179例完全性川崎病(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CKD)患儿,对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2组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2组动脉内径、Z值、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diastolic velocity,PDV)和平均血流速度(mean diastolic velocity,MDV)。根据患儿是否发生冠状动脉扩张,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冠状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  结果  (1)IKD组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损伤较CKD组严重(P < 0.05),且年龄越小,合并冠状动脉损伤越严重;2组合并冠脉扩张患儿前降支PDV与M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冠脉内径Z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IKD冠状动脉扩张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持续发热时间≥5 d(OR = 1.408,P = 0.006)、C反应蛋白水平≥0.8 ng/L(OR = 1.396,P = 0.003)、白细胞计数≥20×109/L(OR = 1.382,P = 0.002)、血清白蛋白≥135 g/L(OR = 1.867,P = 0.004)是冠状动脉扩张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不完全性川崎病婴幼儿发病率高,临床表现不明显,易导致病情延误,应当引起临床重视。Z值可以客观评价冠状动脉损害程度。且年龄越小,冠状动脉损伤越严重,超声心动图对早期诊断冠脉病变及治疗后效果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