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为探索肠杆菌科细菌准确、快速,又能获得满意结果的鉴定方法,我室将经初步鉴定符合肠杆菌种的240株菌,采月三种编码(即酶学法、E-15B法、E-10法)进行鉴定,同时用卫生部检验中心发放的12株质控菌作为参比酋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酶学法、E-15B法试剂盒分别购于北京天坛生物所及开封医科所。*-IO法试剂系我定自制,并经阴阳性菌株鉴定合格。培养基购于上海医化所,诊断血清购于兰州生物制品所。1.2方法常规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鉴定,酶学法、E-15B法、E-10法分别根据16项、历项、10项主化…  相似文献   
2.
临床细菌检验质量控制(下称质控),是一门定性的学科。从各种标本的采集、送检、选择和应用合适的分离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菌种的鉴定与药敏试验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差异。1985年以来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了全国范围的临床细菌质控,当时有39个单位参加,我院是其中之一。至今已有170个单位参加,日益受到重视,其重要性是保证检验质量的  相似文献   
3.
青海西宁地区3911株细菌培养的分析结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4.
应用三种编码与常规法鉴定肠杆菌细菌的结果对比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周海凤,晏秀英,宫志芳为探索肠杆菌细菌准确、快速、又能获得满意结果的鉴定方法 ̄[1],我室将经初步鉴定符合肠杆菌的240株菌,采用三种编码(即酶学法,E-158法,E-10法)检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院内机会致病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有不断上升趋势,已引起广泛重视。本文将我院近年来各种细菌培养分析如下: 材料及方法一、标本:是我院临床各科于1981年2月至1989年9月送检的血液(骨髓),  相似文献   
6.
妇科手术病人需常规留置导尿管2~5天。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一系列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的导尿方法,留置尿管后的护理,留置尿管的时间等。我们从临床上观察到虽按常规护理要求  相似文献   
7.
微量元素锌、铜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微量元素仅占人体总重量的0.05%,但在新陈代谢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微量元素,便没有生命。本文主要是谈谈14种必须的微量元素中锌与铜的问题。一、锌一人体中锌的含量正常成人全身含锌为2~3g,其中血清锌为  相似文献   
8.
白色念珠菌又称白色假丝酵母,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通常存在正常人的口腔、上呼吸道及阴道粘膜上,当机体免疫功能或一般防御能力降低,或体内常居菌失调,就容易引起念珠菌病。笔者曾从骨髓标本分离出一株白色念珠菌并多次在该患者咽部及粪便中分离出。现报道如下: 患者岳××,女,30岁,住院号29669两年  相似文献   
9.
355株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一年中培养出病原菌355株,阳性率26.2%(355/1355),革兰氏阳性球菌与阴性杆菌的比例为49.20%(117/238)。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属、大肠埃希氏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等仍是医院感染的优势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常见病原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有较高的耐药率(>50%),而对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庆大霉素等均较敏感,后者可供防治各种感染选用。试验结果还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仍可首选羧苄青霉素。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从国内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正常人群乙肝携带者为10~15%。由于传染面广,危害严重,因而国内外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很快。目前已知乙型肝炎病毒有三大抗原、抗体系统,即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 抗原(HBeAg)、e 抗体(抗-HBe)、核心抗原(HBcAg)、核心抗体(抗-HBc)。除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出外,其他五种均可在血清中测出,通称为“两对半”。我院自1985年开展“两对半”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