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对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辅助心理干预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并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接收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共计87例,患者根据意愿自主选择治疗方式,并以此为分组依据,43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传统给药,44例患者为试验组,接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后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评分不及试验组(P0.05)。结论将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辅助心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6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患者术后频繁电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8年至今42例ICD植入患者中6例术后频繁电击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发生频繁电击(发生率14.3%),随访8~38个月,死亡1例。1例CRT-D患者半年内发生6次ICD电风暴,多为反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快VT(FVT),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无效升级为电击治疗或者ATP诱发FVT、心室颤动(VF)而行电击治疗,首次电风暴9个月后死于顽固心力衰竭;1例左上腔植入单腔ICD患者出现3次血流动力学稳定的VT事件频率进入VF诊断区直接电击治疗6次且无效;1例单腔ICD患者因T波过感知致11次误放电;1例双腔ICD患者出现3次血流动力学稳定的VT事件,ATP失败后电击治疗6次且无效,此3例均经优化程控后无电击事件。1例CRT-D患者因右室电极脱位至三尖瓣环处致P、R双计数误识别为3次VF并予电击,经再次手术复位后无类似事件。1例CRT-D患者极短期内因2次VF事件及1次VT事件,10阵ATP无效而先后3次电击治疗,优化药物及程控后无电击事件。结论ICD术后频繁电击病因及诱因治疗是预防发生和及时终止的基础,优化药物及程控治疗可降低对电击治疗的需求及误放电的发生,必要时手术调整或导管消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53例合用黄连温胆汤加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脂及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50/53),高于对照组的79.25%(42/53)(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味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有效消除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症状体征,控制血脂及CRP水平。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53岁,术前经心电图诊断为B型预激综合征。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但术中沿二尖瓣环、三尖瓣环反复标测,始终未能标测到AV融合之靶点,于AV相对较近处多次放电无效,后在Carto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术,心动过速下Carto系统激动顺序标测示右心耳基底部电位最早,此处放电消融成功。提示对于右侧显性旁道消融,三尖瓣环不能标测到理想靶点消融无效时,应考虑到右心耳旁道等少见类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3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患者14次放电无效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8年至今42例ICD置入患者中3例放电无效的临床资料。结果:①38例患者完成规律随访,其中3例出现14次放电无效,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8~67岁,长Q-T综合征1例,缺血性心肌病2例,单腔ICD 1台,双腔ICD 1台,CRT-D 1台,均为二级预防,平均随访8~38个月;②ICD正确识别室性心律失常并行放电治疗共55次,低能量转复(CV)治疗38次,成功26次,转复成功率68.4%,高能量除颤(DF)治疗17次,成功15次,除颤成功率88.2%,其中放电无效事件14次,发生率25.5%。③1例CRT-D患者6个月内发生17次放电事件,其中2次快速室性心动过速(FVT)事件予10J转复无效,增加能量后成功转复,经积极综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事件虽明显减少且三磷酸腺苷(ATP)有效,但首次放电9个月后因顽固心力衰竭死亡;1例经左上腔置入单腔ICD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稳定的3阵室性心动过速(VT)事件,但频率进入心室颤动(VF)诊断区直接放电6次均无效,经提高VF诊断频率、延长VT识别间期、改变除颤极性及加量应用美托洛尔等处理,随访1年余3次VT/FVT事件经ATP治疗成功;1例双腔ICD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稳定的3阵VT事件,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失败后放电6次均无效,经加强ATP及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VT事件减少,且ATP治疗有效,未再放电。结论:ICD存在其局限性,原发病的治疗及药物治疗仍然是防治心律失常的基石,放电无效现象是严重并发症,除颤阈值测定对特殊个体可能是必要的,优化程控予以矫正至关重要,必要时仍需手术调整。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配伍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罗布麻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显示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小。结论复方罗麻布片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