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前期家系GWAS非参数分析结果提示在16号染色体chr16:27836693-53825488,LOD=1.656.我们选择一个大的中国汉族强直性脊柱炎家系,采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进一步验证和筛选该区的疾病易感基因位点.[方法]选取一个具有47个成员的5代中国汉族强直性脊柱炎大家系,其中先用家系中3名患者(1名男性,2名女性,分属3代)的基因组DNA进行外显子区高通量测序;对于初筛的外显子组测序后所得到的SNP位点进行全家系成员验证,并进行家系患者和非患者成员间比较,及与健康人群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数据所进行的分析,发现在16号染色体强直性脊柱炎关联区域三个样本共有SNP 165个.对上述165个SNP进行初步筛选后,对其中的位于15个基因的29个SNP位点,在1个AS患者和1个非AS患者中进行初步验证,进而在上述关联区域内得到5个在家系AS患者和其他非AS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的SNP位点rs10163354、rs11863236、rs16945916、rs28654935和rs8043751(P< 0.05),位于ABCC 11基因.[结论]该家系研究提示在16号染色体区域的ABCC 11基因变异可能与AS易感性相关,值得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简称RF)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慢性乙型肝炎误诊的关系及降低误诊发生的措施。方法检测217例乙肝患者血清中RF浓度,生化指标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乙肝病毒标志物,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乙肝e抗原(HBeAg),及补体C3、C4。比较乙肝活动组与非活动组的RF阳性率,RF阳性组与RF阴性组间各乙肝检测项目的阳性率,对RF与各生化、补体检测项目间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乙肝活动组RF阳性率高于非活动组(P<0.05);RF阳性组的HBsAg阳性率高于阴性组(P<0.05),RF阴性组的抗-HBs和抗-HBe阳性率均高于阳性组(P<0.05);RF与ALT、AST、TBil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因乙肝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紊乱,致使RF检测阳性,临床上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常规生化及其他辅助检查加以分析,可减少风湿病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肌酐正常患者血清中β2-微球蛋白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3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患者364例肌酐正常患者,年龄15岁~84岁,平均年龄56.12岁。检测患者血清中β2-微球蛋白、肌酐及骨密度水平,并根据骨密度结果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三组。比较三组间肌酐和血清中β2-微球蛋白水平,并将患者骨密度水平和血清中β2-微球蛋白水平行相关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间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中β2-微球蛋白水平较骨量正常组患者血清中β2-微球蛋白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水平与血清中β2-微球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肌酐正常患者中血清中β2-微球蛋白与骨质疏松相关,β2-微球蛋白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可能是独立于肾功能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S伴HBV携带患者接受TNF拮抗剂治疗的肝脏安全性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曾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TNF拮抗剂治疗的AS伴HBV携带患者随访期间的临床资料、HBVDNA水平和肝酶学变化情况。结果:共有10例患者分别使用依那西普或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其中停药3例。5例患者曾出现HBVDNA水平升高,其中停药2例。5例患者曾出现不同程度肝酶学异常,其中停药3例。4例患者同时出现肝酶学异常和HBVDNA水平升高,其中停药2例。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HBVDNA水平、肝酶学均处于正常范围,未出现严重肝损害或死亡病例。结论:AS合并HBV携带患者应用TNF拮抗剂安全、有效,但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和HBVDNA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核抗体(ANA)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慢性乙型肝炎误诊的关系及降低误诊发生的措施。方法检测61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NA滴度,生化指标丙氨酸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及乙肝病毒标志物,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原(HBeAg)。比较乙肝活动组与非活动组的ANA阳性率,ANA阳性组与ANA阴性组间各乙肝检测项目的阳性率,对ANA与各乙肝项目间进行关联分析,比较肝功能正常组与肝功能异常组间ANA的检测结果。结果乙肝活动组ANA阳性率高于非活动组(P〈0.001);肝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间ANA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A阳性组的HBeAg,ALT和AST阳性率均高于阴性组(P〈0.001),ANA阴性组的HBsAb和HBeAb阳性率均高于阳性组(P〈0.001);ANA与HBeAg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出现ANA阳性可能由肝细胞损伤致细胞内成分释放入血引起,临床工作中结合生化检查,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手段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