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对脑胶质瘤的诊断、鉴别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脑胶质瘤患者21例,接受MRI扫描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MRS)检查。结果脑胶质瘤MRI表现主要是病变区域呈现弥漫性斑片状,且T1WI上主要表现低信号和等信号,而T2WI和T2FLAIR则是均匀高信号。根据MRI扫面诊断结果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脑肿瘤的分类标准进行病理类型分类,其中以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最多(42. 86%);胶质瘤主要分布在额叶(38. 10%)。少量出血患者MRI瘤体征象和出血征象并存,而大量出血者MRI则主要表现为出血征象。H-MRS分析显示,瘤体区、瘤周区及正常对照区主要代谢物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NAA/肌酸(Cr)瘤体区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区和瘤周区,而瘤体区Cho/Cr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区和瘤周区(P0. 05)。结论 MRI可以有效对脑胶质瘤进行诊断,并且结合H-MRS分析能够进一步提高脑胶质的诊断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胃右动脉起源变异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胃右动脉起源变异在肝细胞癌介入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7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64层螺旋CT肝脏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采用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技术,追踪重建显示胃右动脉的起源与肝动脉的关系,并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在7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VR及MIP清楚显示胃右动脉起源者43例,显示率为59.8%。胃右动脉起源于肝固有动脉19例,肝左动脉17例,胃十二指肠动脉4例,肝右动脉2例,肝总动脉1例。三维重建结果显示与血管造影一致。结论胃右动脉起源变异多发自肝左动脉,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提供胃右动脉血管影像资料,对介入治疗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MRI、经直肠超声评估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治的63例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MRI及经直肠超声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不同检查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以病理结果为参照,MRI检查对63例直肠癌患者术前T分期诊断总符合率为92.06%(58/63),与病理学结果相比,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1、T2、T3、T4分期诊断符合率依次为92.30%(12/13)、96.55%(28/29)、85.71%(12/14)、85.71%(6/7)。经直肠超声检查对63例直肠癌患者术前T分期诊断总符合率为84.12%(53/63),与MRI结果相比,经直肠超声检查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总符合率较低(P<0.05),T1、T2、T3、T4分期诊断符合率依次为76.92%(10/13)、93.10%(27/29)、78.57%(11/14)、71.42%(5/7)。结论 MRI、经直肠超声均可有效显示直肠癌图像特征,MRI多序列扫描检查评估直肠癌术前T分期准确性优于经直肠超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肝外供血动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64层螺旋CT常规肝脏三期扫描,动脉期采用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技术,对89例原发性中晚期HCC肝内、外供虹动脉的起源及走行行三维重建,并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肿瘤巨块型59例,发生肿瘤肝外供血33例;弥漫型21例,发生肝外供血4例;结节型9例,发生肝外供血1例.肿瘤肝外供血动脉有8条途经,共发现肿瘤肝外供血动脉44支,肝动脉起源变异19支.结论 HCC肝外供血动脉较为常见和多变,并与肿瘤类型和部位有关,64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能达到血管造影效果,可减少血管造影次数,减少对比剂用量,减少医患辐射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肺双途径栓塞治疗肺动脉假性动脉瘤(pulmonary artery pseudoaneurysms,PAPs)伴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经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ve angiography,DSA)证实为PAPs伴大咯血的15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相关影像学表现、介入治疗技术和临床止血成功情况,随访1年内咯血复发状况.结果 共发现15个PAPs,肺CTA发现14个,血管造影发现1个.术中仅支气管动脉造影发现6个,仅肺动脉造影发现4个,支气管动脉及肺动脉造影均发现4个,1个体肺动脉造影均未发现.介入栓塞术后咯血有效止血14例,1例患者术中因大咯血窒息导致死亡.患者随访12个月,其中1例患者术后2周复发大咯血行外科切除术;1例咯血术后3个月余复发,再次行介入栓塞后咯血停止.结论 经体肺双途径栓塞治疗肺结核患者PAPs伴大咯血的临床疗效确切,方法可行,但仍有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脏淋巴瘤(PHL)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病理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治PHL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间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30例PHL患者,均经病理穿刺确诊,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分析CT、MRI诊断PHL的准确率,对PHL影像图中的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总结。结果经CT共检出27例PHL,其中2例误诊为脂肪肝、1例误诊为肝内转移瘤,诊断准确性为90.00%,于CT平扫影像图中可见PHL病灶呈低密度阴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呈肝段分布,而在CT增强扫描中可见病灶出现轻度强化,病灶内部有血管穿过,血管无明显包绕、狭窄等受累情况。经MRI共检出29例PHL,有1例误诊为肝内转移瘤,诊断准确性为96.67%;在MRI图像中,T1WI序列扫描可见病变呈低信号,T2WI序列扫描可见病变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显示明显高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晰,MRI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而门脉期病灶出现轻中度强化。病理穿刺检查结果显示,30例PHL中,有2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例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其免疫组化结果为:CD3(散+)、CD10(-)、CD20(+)、CD43(散+)、CD79a(+)、CK(-)、Ki67(50%+)。结论原发性肝脏淋巴瘤采用CT、MRI诊断,准确性较高,临床诊断时可根据CT、MRI表现,并结合免疫组化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微生态制剂辅助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96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四联疗法,治疗组实施四联疗法+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Hp转阴率、复发率,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组织病理情况、肠道菌群、免疫应答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Hp转阴率较对照组高,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治疗前肠上皮化生、炎症反应、活动性及萎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肠上皮化生、炎症反应、活动性及萎缩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治疗前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乳杆菌、双歧杆菌较对照组高,肠球菌、肠杆菌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治疗前CD4+T细胞、CD8+T细胞、NKT细胞及Treg、Breg、MDSC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CD4+T细胞、CD8+T细胞、NKT细胞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高,Treg、Breg、MDSC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辅助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明确,可促进Hp转阴,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免疫应答,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小动脉损伤隐匿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骨盆骨折小动脉损伤隐匿性出血患者的资料。14例均接受急诊介入栓塞止血,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微弹簧圈。结果 14例动脉期造影均未见明显对比剂染色或积聚,延迟期共发现34条小动脉中远端表现为少量对比剂轻度染色或积聚,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可见明显对比剂外溢。对34条出血小动脉均成功栓塞止血。术后2例患者因失血性休克、严重酸中毒及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对骨盆骨折小动脉损伤隐匿性出血患者,超选择性介入栓塞是有效止血措施,延迟期造影有利于提高对小动脉损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癌介入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肝动脉三维重建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53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介入治疗前行64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分析肝脏肿瘤肝内、外供血动脉三维重建的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肝动脉期VRT图像成像均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起源、走行.其中肝动脉血管变异24例,肿瘤由肝右动脉及肝左动脉双重供血9例,肝外供血动脉37条.肿瘤肝内、外供血动脉显示与血管造影一致.结论 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三维重建对指导制订介入治疗方案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治疗Ⅲ型腹直肌鞘血肿(RSH)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CT和/或超声证实Ⅲ型RSH并接受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患者资料,分析RSH影像学表现,记录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观察12个月随访期间病变复发状况。结果 16例Ⅲ型RSH临床均表现为腹痛,部分伴膀胱刺激症状;其中8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活动性出血。共栓塞19支出血责任动脉,包括每例1支患侧或血肿较大侧腹壁下动脉及3例外伤侧髂内动脉主干各1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87.50%(14/16)。13例接受随访12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治疗Ⅲ型RSH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