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微小 RNA(microRNAs,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的、长度约18~24个核苷酸的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 RNA。通过干扰 mRNA 翻译过程即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来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对体内细胞增殖、分化、损伤、凋亡等发挥作用。因 miRNA 在细胞损伤及凋亡的发生、发展中表达变化而被广泛研究。随着近几年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损伤及凋亡与 miRNA 的联系越来越清晰,miRNA 对肺脏、肿瘤、心血管、肝脏、肾脏、免疫系统的细胞损伤及凋亡等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的 miRNA 分子之一 miRNA-21在细胞损伤及凋亡中的研究进展,更加明确 miRNA-21有望成为这些疾病诊断、治疗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癌组织氮透性调节剂样2(NPRL2)、人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堰市太和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8例择期行根治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标本中NPRL2、PIVKA-Ⅱ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特征及3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Spearman分析NPRL2、PIVKA-Ⅱ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NPRL2蛋白阳性表达率(32. 3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8. 24%)及正常结肠组织(90. 00%),PIVKA-Ⅱ的蛋白阳性表达率(54. 4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 94%)及正常结肠组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Dukes分期C、D期结直肠癌组织中NPRL2的蛋白阳性表达率(21. 88%、8. 33%)显著低于A+B期(58. 33%),Dukes分期C、D期PIVKA-Ⅱ的蛋白阳性表达率(75. 00、100. 00%)显著高于A+B期(4. 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NPRL2的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淋巴转移、肝转移、临床TNM分期有关(P 0. 05),PIVKA-Ⅱ的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肝转移、临床TNM分期有关(P 0. 05); 68例结直肠癌患者有32例患者死亡,3年生存率为52. 94%。NPRL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77. 27%)显著高于蛋白阴性表达(41. 30%),PIVKA-Ⅱ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37. 84%)显著低于蛋白阴性组(70. 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NPRL2蛋白与PIVKA-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r=-0. 438,P 0. 05)。结论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NPRL2表达降低、PIVKA-Ⅱ表达升高,且与临床病理参数有一定的关联,同时对于预后评估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光  惠越  陈奎  王伟  饶楚炳 《中医学报》2021,36(3):601-607
目的:研究苍术内酯Ⅱ(atractylenolide Ⅱ,AT-Ⅱ)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大鼠软骨损伤、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T-Ⅱ低、中、高剂量(5 mg·kg-1、10 mg·kg-1、20 mg·kg-1)组,用5%(w/v)木瓜蛋白酶制备OA模型。各组大鼠用相应药物处理3周后染色观察各组软骨损伤情况,软骨组织中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凋亡蛋白、NF-κB途径、STAT3途径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并检测大鼠外周血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及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AT-Ⅱ处理OA模型后,能改善软骨损伤情况,且改善程度呈浓度依赖;AT-Ⅱ处理能促进OA模型中Coll-Ⅱ和蛋白多糖(aggrecan)的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AT-Ⅱ处理能抑制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Bax的表达,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P<0.01);AT-Ⅱ处理能提高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降低丙二醛(monochrome display adapter,MDA)、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P<0.01);AT-Ⅱ处理能够抑制P65和STAT3蛋白的磷酸化(P<0.05)。结论:AT-Ⅱ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途径及STAT3途径蛋白磷酸化抑制细胞凋亡,降低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从而缓解OA模型大鼠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1例口服大剂量金属汞患者的成功救治过程。患者因家庭矛盾口服金属汞400 mL后,出现上腹部绞痛,阵发性加剧;血常规白细胞数12.29 ×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4.5%;尿常规:蛋白2+,酮体1+;大便常规:红细胞阳性,隐血阳性;胸部及全腹部CT提示:食管、胃及小肠异物(水银)。给予洗胃、口服鸡蛋清、牛奶减少汞吸收,解痉、镇痛,抑酸护胃,通便灌肠,导泄,二巯基丙磺酸钠螯合汞离子,加用纤维膳食,适当下床活动促进胃肠道排空等治疗,患者病情逐渐改善,1周后出院。出院后随访,患者亦无慢性汞中毒相关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5.
惠越 《重庆医学》2016,(8):1121-1124
MicroRNA (miRNA)是一类新近发现的非编码小分子RN A ,广泛表达于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主要通过与相关靶基因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负性调控约60%的人类基因[1]。其中,miRNA‐21在心脑血管、肝脏、肺脏、肾脏等多种疾病中异常表达,明确其所调控的靶基因对阐明miRNA‐21的功能及在各种生命过程和疾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非常关键。目前鉴定靶基因最直接的方法是利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转染或敲低miRNA后细胞中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变化,从而确定miRNA与靶基因的对应关系。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准确率,但最终确定靶基因,还需要鉴定miR‐NA的靶位点。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 miRNA‐21靶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