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围手术期特点及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2年12月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19例脊柱结核合并系统性红斑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14例,胸椎结核10例,腰椎结核5例,胸腰椎结核4例。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3例,D级9例,E级5例。19例患者均合并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10例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肾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所有患者均有手术适应证并手术清除病灶。14例采用后路椎板切开减压病灶清除并内固定术,5例采用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术。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个月,围手术期均无狼疮活动,4例刀口出现积液等,经切开引流换药后愈合佳;1例停药1年后复发,脓肿再次形成,经调整抗结核药物并二次手术后愈合,1例因骨质疏松内固定松动取出内固定。末次随访植骨均获融合,末次随诊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C级1例,D级3例,E级15例。VAS评分由术前(8.1±1.2)分到末次随访(2.4±0.8)分,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结核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其他疾病相应处理,术中及术后3天内需要加大激素用量,可以耐受手术治疗。如结核药物使用规范、合理、手术入路选择合理,病灶清除、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术可以对脊柱结核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颈椎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4例颈椎结核患者的X线片、CT及MRI检查。对结核病变部位累及椎体数量及分布情况、椎体的改变情况(骨质破坏的方式、骨质缺损高度)、病变椎体的椎间隙改变情况等进行分析,同时对于椎管的改变和椎旁软组织的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对于颈椎生理弧度的变化,如存在后凸成角畸形,则测量其Cobb角的度数,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软件SPSS 19.0)研究Cobb角与病变椎体前缘骨质缺损高度、病程时间的相关性,并计算相关系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颈椎结核累及单个椎体者1例,占1.2%(1/84);累及相邻2个椎体者63例,占75.0%(63/84);累及3个及以上椎体者20例,占23.8%(20/84);伴附件受累者13例,占15.5%(13/84),未见附件单独受累。84例患者颈椎的生理弧度均有改变。其中64例颈椎生理前曲表现不同程度的减小,占76.2%(64/84);20例颈椎或颈胸椎表现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占23.8%(20/84);后凸畸形患者Cobb角范围12°~82°,平均(29.0±19.6)°。Cobb角与病变椎体前缘骨质缺损高度、病程时间显著相关(r=0.752~0.96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6例椎体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占90.5%(76/84);8例椎体未见明显骨质破坏,仅MRI上有信号改变,占9.5%(8/84)。72例椎间隙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占85.7%(72/84);12例椎间隙未见狭窄,占14.3%(12/84)。39例患者椎管变形,硬膜囊、神经根受压,占57.4%(39/68);临床上伴有瘫痪症状者23例,占27.4%(23/84),其中有12例病变累及颈胸段椎体(C7~T1),占52.2%(12/23)。76例表现为椎旁软组织肿胀,占90.5%(76/84),其中28例表现为单纯椎旁软组织肿胀,占36.8%(28/76);48例脓肿形成,占63.2%(48/76)。 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于颈椎结核的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明确病变侵及范围和程度,了解病变所致的颈椎形态变化,指导临床制订治疗规划。  相似文献   
3.
髂骨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结核的治疗过程中脊柱不稳是临床骨科医生最关心的,也是最不好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内固定器械和临床的大胆应用,脊柱结核术后不稳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而腰骶椎结核手术又是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最难的部位之一,另外重建局部脊柱稳定性也是最不理想的。近2年来我们借助ISOLA髂骨钉通过同腰椎椎弓根钉连接对6例腰骶椎结核合并脊柱不稳的患者给予结核病清植骨同时给予髂骨钉内固定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脊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脊椎LCH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11岁,并发四肢轻瘫2例。脊椎以外骨病变5例,多系统病变5例,采取化疗3例,放疗1例,手术2例,并四肢轻瘫化疗加手术2例,4例未处理。结果脊髓功能恢复2例,经2~11年随访,9例椎体有不同程度恢复,无1例复发或死亡。失访1例。X线、CT表现椎体溶骨性改变,呈楔形变,有时病变可累及椎弓根,甚至椎板。两相邻椎体受累时,椎间隙变窄。结论脊椎LCH的CT和X线表现多样,结合有关的临床资料,对多系统或多骨骼受累的脊椎LCH与脊椎其他病变可做出诊断。无全身症状,无进行性脊柱畸形的脊椎LCH密切观察,无需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5.
恶性淋巴瘤主要发生于淋巴系统,也可发生于淋巴系统以外,包括皮肤、胃肠道、骨骼、中枢神经系统和肺脏等,统称之结外恶性淋巴瘤.原发于骨的霍奇金淋巴瘤(HL)极为罕见,故骨的恶性淋巴瘤一般都指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HL).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8例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等问题.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与临床表现 我科自1974年~1997年,收治的骨恶性淋巴瘤18例患者中,男13例,女5例;年龄9岁~54岁.均因患处肿胀疼痛,或并有发热以及肢体无力,大小便障碍等临床表现而就诊.病程长短不一,1~3个月者3例,4~6个月者10例,1~2年者5例.病灶部位:脊椎14例,胸骨(并窦道)1例,锁骨(并窦道)1例,髂骨(并窦道)1例和胸壁1例;病灶在脊椎旁4例、胸骨2例和髂骨1例;其局部软组织肿胀、局部温度稍增高,界限不清.弹性硬度而无波动感.其肿块大小为2cm×2cm×2cm~10cm×8cm×3cm不等.病变在胸椎的3例NHL并有胸水;1例腹壁皮肤有恶性淋巴瘤结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开胸病灶清除治疗儿童胸椎结核的疗效。 方法 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开胸病灶清除治疗儿童胸椎结核35例,其中有13例合并不同程度瘫痪,1例合并尿潴留。术后随访1~7年,平均3.5年,对患者局部病灶有无复发、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的近期和远期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35例患者均得到结核病临床治愈,未发现复发;13例合并不同程度瘫痪者下肢肌力均提高1~3级;1例尿潴留患者于术后5个月恢复排尿功能;35例患者术前平均后凸Cobb角为42°(20°~55°),术后近期平均为22°(5°~38°),术后随访1~7年(平均3.5年),后凸Cobb角仍平均为22°(5°~40°),其中17例于术后2~3年取出内固定。 结论 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开胸病灶清除治疗儿童胸椎结核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彻底,提供肋骨植骨,重建脊柱稳定性,有效矫正后凸畸形,预防远期后凸畸形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产生原因及临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6例耐多药脊柱结核患者的相关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10~49岁,平均26.6岁;累及椎体44个,平均2.75个。胸椎9例,腰椎2例,胸腰段1例,腰骶椎3例,1例累及跳跃节段(T8,9,T12L1)。合并肺结核5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结核性脓胸3例,颈部淋巴结核1例,胸骨结核1例,胸壁结核1例;肾病综合征1例。根据药敏试验制订个体化抗结核治疗方案,分析手术次数与过程,经过长期随访判断治疗效果,并分析耐多药产生原因。结果 16例患者中接受1次外科手术者6例;2次外科手术者7例;3次手术者2例,其中1例第3次手术为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再次病灶清除植骨术;4次外科手术者1例,第4次为窦道切除术。随访时间10~60个月,平均28.4个月。通过术后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化疗方案,末次抗结核治疗时间为24个月。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22个月和46个月复发并再次手术。截止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处于结核稳定状态。16例患者中2例为初始耐药,14例为获得性耐药,原因为反复多器官结核致数次抗结核治疗失败;经历多次失败手术未调整化疗方案;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而被迫中断化疗等。结论 早期进行结核菌培养并获取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并严密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外科手术是防止和治愈耐多药脊柱结核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患者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及处理对策,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胸椎结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办法。结果9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伤口不愈合,脓肿及窦道再次形成17例;胸腔积液,胸膜粘连51例;术中及术后脑脊液漏3例;胸背部活动受限13例;内固定物松动、折断5例;切口取骨处疼痛、麻木14例。结论手术前明确诊断,充分、规律、全程、适量、联合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术中充分清除结核脓肿及病灶,适当植骨及安装内固定系统;术后依据结核菌的药敏结果抗结核治疗,术后绝对卧床制动及定期复查,可减少胸椎结核手术患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1 试验设计 1.1目的:比较含利福平的医用CaSO4颗粒与新鲜自体髂骨或肋骨混合物在脊柱结核缺损椎体局部的抗结核以及骨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合并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手术治疗时机、手术方案及其疗效.方法 选择1999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脊柱结核合并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80岁,平均40.5岁;累及连续节段者18例,累及椎体41个,平均2.3个.其中颈胸段结核1例,胸椎结核6例,胸腰段结核2例,腰椎结核7例,腰骶段结核2例;累及跳跃节段者5例,1例累及T10/11,L2/3,1例T2,4,1例T11/12,L4/5,1例T10,L2/3,1例T7-L1,L4/5;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1~8个月,平均3.7个月;单纯后路手术9例,单纯前路手术4例,前后路联合手术9例,分期手术1例.结果 手术时间120~360 rmin,平均190min.术中失血量200~2000 ml,平均680 ml.术中出现髂内静脉损伤2例.术后并发症:切口窦道形成1例,切口积液2例,肺部感染2例.随访24~120个月,平均36.3个月,脊柱结核获得治愈,无复发.2例患者于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3例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均达到E级.结论 脊柱结核合并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需适当延长,以3个月为宜,根据患者一般状况、病变及脓肿部位灵活选择前路,后路或联合入路手术方案,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坚持18~24个月化疗方案,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