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优化梯度离心法提取人血小板过程中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的分离条件,以提高血小板的获得率及质量.方法:梯度离心分离人血小板,其中仞次离心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离心力和离心时间为实验因素,均设置五水平,获得富含血小板血浆,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分刖计数离心前全血及离心后PRP中m小板数量,计算血小板获得宰,并且涂片计数PRP中的杂质细胞.结果: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对提取PRP中血小板效率和纯度有显著影响,并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结论:采用离心力为100 g,离心时间为15 min分离提取的PRP中血小板数量较多,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婴幼儿型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中细胞外基质结构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基质结构蛋白和MMP-9在IH中潜在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血管瘤标本,经HE染色和Glu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确诊为I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axVision法检测各标本中Ⅳ型胶原(Col-Ⅳ)、层黏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和MMP-9的表达情况,通过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组织中阳性染色区域的平均光密度(IOD).按患儿年龄将标本分为年龄<3个月龄组,≥3~6个月组,≥6~9个月组,≥9~12个月组和≥12个月龄组5组.比较不同年龄组IH中基质结构蛋白和MMP-9表达的差异.结果 按标准纳入的IH共34例,其中月龄<3个月8例,≥3~6个月7例,≥6~9个月6例,≥9~12个月8例,≥12个月5例.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ol-Ⅳ、LN、FN和MMP-9在各年龄组中表达强度不同,比较IOD值显示IH组织中Col-Ⅳ在≥12个月龄组(84.90±12.48)的表达较其他各年龄组高,且与<3个月龄组(55.10±16.06)、≥3~6个月组(56.96±22.66)、≥6~9个月组(51.60±20.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在≥9~12个月组(80.04±29.36)IH中表达最高,分别与<3个月龄组(38.02±9.88)、≥3~6个月组(68.62±16.19)、≥6~9个月组(60.67±10.72)、月龄≥12个月组(45.96±5.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N在≥6~9个月组(62.86±15.41) IH中表达最高,分别与<3个月龄组(32.36±19.79)、≥3~6个月组(43.04±19.78)、≥9~12个月组(36.25±11.19)、月龄≥12个月组(27.57±13.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在<3个月龄组(73.23±18.19)IH组织中表达最高,并随年龄增长≥3~~6个月组(59.31±12.85)、≥6~9个月组(35.80±7.50)、≥9~12个月组(26.89±10.21)、月龄≥12个月组(24.04±10.00)逐渐下降,其中<3个月龄组、≥3~6个月组IH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时期IH组织中Col-Ⅳ、LN、FN和MMP-9的表达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影响IH增生和消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立论依据】 氯胺酮是常用儿科麻醉药物,近年,其临床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大量动物实验提示其对未成熟神经细胞有毒性作用,但机制尚不清楚。课题组在与哈佛大学合作的前期研究中发现氯胺酮可能通过上调CyclineD1异常启动细胞周期,导致神经细胞凋亡,但如何上调CyclineD1尚未知。另有研究显示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可能参与氯胺酮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已知GSK-3β可激活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后者可在转录水平上调Cyclin D1。那么,氯胺酮是否可通过GSK-3β-CREB通路,上调Cyclin D1,异常启动细胞周期,从而导致未成熟神经细胞凋亡呢?如能证实这一推测,对临床合理使用氯胺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设计思路】 作为上述系列研究之一,本课题主要探讨CREB是否参与了氯胺酮对未成熟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同时辅以行为学指标探讨氯胺酮对幼鼠短期神经毒性影响,为后续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在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P7SD幼鼠模型中,探讨氯胺酮对未成熟神经细胞CREB蛋白环节的影响,同时辅以行为学指标探讨氯胺酮对幼鼠短期神经毒性作用。 【实验内容】 (1)取P7SD幼鼠,腹腔注射等体积不同浓度氯胺酮。(2)观察氯胺酮对P7幼鼠短期神经毒性作用。(3)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皮层及海马CREB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 【材料】 P7幼鼠、氯胺酮和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实验等相关材料。 【可行性】 (1)理论依据充分:文献及前期研究支持该假设;(2)实验技术可行:本课题涉及的动物模型建立,腹腔注射、皮层及海马的取样、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等均为成熟技术;(3)团队稳定:所在团队人员及方向稳定,目前承担着国家基金课题及与哈佛大学合作课题等重大项目,具备丰富的相关研究经验和基础。 【创新性】 首次以P7SD幼鼠为模型,探讨CREB是否参与氯胺酮致未成熟神经细胞毒性作用,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内各高校微生物学教学的调查研究与比较分析,结合我校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并存的现实下,着重于微生物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探索基于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以医学微生物学为核心的基础与临床及科研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建,形成以医学微生物学为基础的课程群,利于基础医学教学,并由此带动课程的教材建设与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打造省级精品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槲皮素-3-硫酸酯钠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并对槲皮素和槲皮素-3-硫酸酯钠的溶解度及其抗肿瘤作用进行对照比较。方法:以芦丁为原料,合成出槲皮素-3-硫酸酯钠,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确定其组成结构以及测定其溶解度。同时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槲皮素及磺化产物对HepG2肝癌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槲皮素-3-硫酸酯钠在水中溶解度(15℃)是3.391 mg/mL,比槲皮素增大42.6倍。由于水溶性的增强,槲皮素-3-硫酸酯钠高浓度下对HepG2细胞抑制率显著高于槲皮素。结论:槲皮素-3-硫酸酯钠的水溶性提高,抗肿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作用于小鼠EOMA血管瘤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实验研究, 初步探讨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EOMA细胞, 使用不同浓度普萘洛尔分别作用于EOMA细胞24、36、48 h, 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吖啶橙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观察普萘洛尔对EOMA细胞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结果  作用24 h后, 随剂量增加, EOMA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 至药物浓度为75μmol/L时有显著差异(P < 0.05), 继续增加至800μmol/L时, 细胞存活率接近0, 同时吖啶橙染色示凋亡细胞逐渐增多, 与对照组相比, 至药物浓度75μmol/L时, 细胞凋亡率有显著差异(P < 0.05)。36 h组和48 h组变化趋势与24h组相似。  结论  普萘洛尔在体外可有效抑制小鼠EOMA血管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这一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文献表明NF-κB活化可上调Cyclin D1,异常启动细胞周期诱导神经细胞凋亡。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氯胺酮能上调未成熟神经细胞Cyclin D1的表达,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提示NF-κB在氯胺酮诱导未成熟神经毒性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内和体外模型观察氯胺酮诱导的未成熟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NF-κB活性的变化,探讨NF-κB在其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体内模型: P7SD幼鼠每90分钟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氯胺酮 (0、5、10、20 mg/kg)共5次,7.5 h后提取大脑皮质细胞浆蛋白及核蛋白。体外模型: E18胎鼠皮质神经细胞培养24 h,加入不同浓度的氯胺酮(0、1、10、100、1 000 μmol/L),作用不同时间(6、12、24、48 h)提取大脑皮质细胞浆蛋白及核蛋白。MTT法检测氯胺酮对E18胎鼠皮质神经细胞体外存活率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7幼鼠皮质及E18胎鼠皮质神经细胞中核蛋白P65、P50和浆蛋白I-κB的表达水平。 【结果】 MTT法显示在体外模型中氯胺酮作用6 h后实验组神经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作用12 h后100、1 000 μmol/L实验组神经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作用24 h后10、100以及1 000 μmol/L实验组神经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作用48 h后实验组神经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在体内模型中10、20 mg/kg实验组细胞核中P65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0 mg/kg实验组细胞核中P50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10、20 mg/kg细胞浆中I-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体外模型中氯胺酮处理6、12、24、48 h的100、1 000 μmol/L实验组以及48 h后10 μmol/L实验组细胞核中P65水平高于对照组, 12、24、48 h的100、1 000 μmol/L实验组以及48 h的10 μmol/L实验组细胞核中的P50水平高于对照组,12 h的100、1 000 μmol/L实验组以及24、48 h的10、100、1 000 μmol/L实验组细胞浆中的I-κB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以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一定的剂量作用一定的时间情况下氯胺酮可以诱导未成熟神经细胞凋亡,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氯胺酮激活NF-κB,活化NF-κB迅速转移到细胞核内促进Cyclin D1表达,导致细胞周期异常启动从而导致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山绿茶中Ilexgenin A对HepG2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3β,19α-二羟基乌苏-12-烯-24,28-二羧酸(IA)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人肝癌细胞株HepG2以IA 20,40,60,80 g·L-1作用不同的时间后,分别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吖啶橙(AO)荧光染色法,免疫细胞化学SP法,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形态学变化,以及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IA对HepG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IA作用24 h后HepG2细胞周期的主要特点是大量细胞累积于G1期,进入S期的细胞减少,IA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凋亡,IA(40,60,80 g·L-1)经过24 h作用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89%,8.37%,9.93%,AO染色观察到大量凋亡细胞,凋亡细胞染色减弱、荧光较暗、呈均匀一致的圆状或固缩状,细胞内Bcl-2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增加逐渐减少;Bax蛋白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增加逐渐增加。结论:IA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使细胞大量累积于G1期,进入S期的细胞减少,通过影响凋亡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