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结合力(carbon dioxide combining power,CO_2-CP)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775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治疗后CO_2-CP水平将其分为低CO_2-CP组(CO_2-CP22 mmol/L,n=180)、高CO_2-CP组(CO_2-CP≥22 mmol/L,n=595)。比较两组之间的基线资料、住院期间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院内死亡情况,并随访1年,记录死亡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评估1年累计病死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共有51例患者死亡,其中,低CO_2-CP组患者院内病死率和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高CO_2-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O_2-CP22 mmol/L是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CO_2-CP22 mmol/L患者的1年累计病死率更高(log-rank=21.54,P0.001)。结论 CO_2-CP22 mmol/L的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方法对126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了结合运动试验和多巴酚丁胺负荷的~(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显像(~(99m)Tc-SPECT),并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研究。结果显示~(99m)Tc-MIBI-SPECT对冠心病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2%和88.6%;对单支、双支和三支冠脉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88.5%、92.3%和100%;对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92.6%、85.7%和81.8%。结论结合运动试验和多巴酚丁胺负荷的~(99m)Tc-MIBI-SPECT是一种对冠心病诊断和定位有较大价值的检查方法,且具有无创伤性、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左心室血栓形成(LVT)的临床特征、转归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97例,其中,53例出现早期LVT的患者作为STEMI+LVT组,244例未出现LVT的患者作为STEMI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发生栓塞事件、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成像资料、LVT的心室内形态学特点、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和用药方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早期LVT的相关因素。 [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多支病变、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抗血小板治疗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MI+LVT组既往心肌梗死史、早期室壁瘤形成、合并休克(SCAI分类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或叶克膜(ECMO)支持率高于STEMI组(P<0.05)。STEMI+LVT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高于STEMI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STEM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肌梗死史(OR=3.376,95%CI:1.069~10.592,P=0.036)、早期室壁瘤形成(OR=3.0,5%CI:1.025~8.864,P=0.047)、合并休克(OR=3.321,95%CI:1.215~9.031,P=0.017)与急性STEMI患者早期LVT发生风险增加相关,而LVEF>40%(OR=0.193,95%CI:0.054~0.669,P=0.011)、急诊PCI(OR=0.254,95%CI:0.089~0.678,P=0.008)与急性STEMI患者早期LVT发生风险降低相关。 [结论]急性STEMI患者早期LVT多见于左心室心尖部,合并休克、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早期室壁瘤、急诊PCI、基线LVEF>40%可能是STEMI患者早期LVT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收集需行PCI术的1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组(试验组)和单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按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行常规治疗,并在PCI术前5 d予瑞舒伐他汀10 mg/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术前至少使用5 d,术后长期使用。分别在PCI术前、术后12 h、术后3 d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人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肌钙蛋白T (hsTnT)水平。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前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PCI术中植入支架枚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CD40L、hsTnT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患者sCD40L、hsTnT水平均比术前明显升高(P均<0.01),其中对照组sCD40L、hsTnT水平均明显高于试验组(P均<0.01)。术后3 d 两组患者 sCD40L、hsTnT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其中试验组sCD40L、hsTn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术后随访半年,试验组再发心绞痛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前联合使用曲美他嗪及瑞舒伐他汀治疗对降低PCI术后血清sCD40L、hsTnT水平疗效优于单用瑞舒伐他汀,有利于减少PCI相关心肌损伤,长期使用可降低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急性升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以及急诊外科手术和内科药物治疗对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2例急性升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药物治疗组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特征、住院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等指标。结果98例患者首发症状为颈、胸、背部“撕裂”样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78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8例为马凡综合征患者,112例患者中有33例(29%)于住院期间死亡;58例急性A型夹层患者行药物治疗,另外54例患者经确诊后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组有23例(40%)患者死亡,而手术治疗组10例(19%)患者死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性升主动脉夹层有很高的住院病死率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行急诊外科手术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心动过速时心室起搏拖带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和间隔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间隔旁路ORT)的鉴别意义。方法  30例AVNRT和 2 5例间隔旁路ORT病人在心动过速发生后 ,采用较心动过速的周长 (TCL)短 10~ 4 0ms的周长行右心室起搏拖带心动过速。测量右心室起搏之前的心室 心房 (VA)间期和TCL。停止起搏后 ,测量最后一次刺激信号至最后起搏拖带的心房激动 (SA)间期 ,以及起搏后间期 (PPI)。结果 所有 30例AVNRT病人的SA -VA间期 >85ms、PPI-TCL >115ms,而 2 5例ORT病人的SA -VA间期 <85ms、PPI-TCL <115ms。结论 PPI TCL和SA VA间期是鉴别AVNRT和间隔旁路ORT的非常可靠的指标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经静脉置入心脏起搏复律除颤器二例(摘要)衣为民方卫华胡雪松刘幼文计乐群彭长农例1男性,42岁,诊断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纤颤(室颤)。例2男性,54岁,诊断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塞、室速。分别于1994年3月30日和1995年3月31日安置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的临床优化治疗方案,评价缬沙坦、卡维地洛单用及合用对HFNEF的近期(3个月)及远期(12个月)的疗效.方法 依照2007年ESC心力衰竭和超声协会共同修订的HFNEF的诊断及排除标准,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确诊为HFNEF者90例进行治疗;将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为3组各30例:缬沙坦组(A组),80 mg/d起逐渐滴定加量至靶剂量160 mg/d;卡维地洛组(B组),3.125 mg/次,2次/d起逐渐滴定加量至靶剂量25 mg/次,2次/d;二药合用组(C组),按上述方法滴定加量至靶剂量,或能耐受的最大剂量.未能达靶剂量者服用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12个月各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LVD-36)、6 min步行试验(6MWT)];心脏舒张功能超声多普勒指标:E/E'比值,左室侧壁E峰减速时间(DT)、E/A比值、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房容积指数(LAVI);血生化指标:血 NT-proBNP定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3组6MWT、LVMI、血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已见改善,但组间尚未见差异;治疗12个月后3组6MWT、E/E'比值、DT、LVMI、LAVI、血NT-proBNP水平进一步改善,且C组在6MWT、E/A比值方面较A、B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缬沙坦、卡维地洛及二药合用在改善HFNEF患者近、远期临床症状、心脏超声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及降低血NT-proBNP水平方面均有明显疗效,而二药合用远期疗效更佳,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对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的晚期心肌病患者行左室和双心室起搏 ,了解左室和双心室起搏的急性期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 对 16例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的晚期心肌病患者行左室游离壁和双心室起搏 ,记录左室、双心室和基础状态下的左室腔内dP/dtmax、主动脉根部压力和心电图QRS波宽度。结果 左室和双心室起搏分别使左室dP/dtmax提高 2 1%和 18% (P <0 0 1) ,而左室和双心室起搏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左室起搏和双心室起搏使主动脉收缩压较基础状态升高 6 %和 5 % (P <0 0 1) ,左室和双心室起搏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左室起搏心电图QRS间期缩短不明显 (P >0 0 5 ) ,而双心室起搏QRS间期明显缩短(P <0 0 5 )。结论 对于心电图呈LBBB型的心肌病终末期心衰患者 ,行双心室起搏和左室游离壁起搏均使患者的急性期血流动力学得到显著改善 ,两者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