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尿路成像诊断肾移植输尿管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诊断肾移植输尿管坏死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2例肾移植术后怀疑输尿管坏死患者,临床表现为移植肾区肿痛、少尿或无尿,B超提示移植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移植肾周积液,用重T2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和脂肪抑制技术行MRU检查。结果:MRU均显示移植肾盂及肾盏扩张,输尿管上段扩张,重T2WI表现为高信号。输尿管连续性消失,其下方为局限性包裹液性区。在渗出的包裹性尿液邻近或下方可见高信号的膀胱影。1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探查,术中均发现输尿管有坏死,坏死部位与MRU显示输尿管连续性消失部位一致,输尿管坏死下方可见渗出的尿液,与MRU所见局限性包裹液性区相吻合。结论:MRU诊断肾移植后输尿管坏死具有极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bcl-2基因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cl-2在细胞凋亡中的研究进展。方法:研究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bcl-2在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已取得很大进展,为我们研究肿瘤及其他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金片联合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案,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口服三金片4粒/次、每日3次,联合口服加替沙星片0.4g/次、每日1次,疗程4周;对照组仅口服加替沙星片0.4g/次,每日1次,疗程2周。结果疗程结束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P〈0.05),且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结论口服三金片联合加替沙星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近期疗效比单用加替沙星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吡柔比星定位诊断用于膀胱原位癌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定位诊断膀胱原住癌的效果。方法将30例患者用吡柔比星溶液灌注膀胱并进行膀胱镜检,以吡柔比星橙色染色区域作为试验组进行病理学检查,以膀胱非染色区域作为对照组随机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两组间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黏膜吸收吡柔比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0.00%(P〈0.05)。结论对于伴随膀胱癌或孤立的膀胱原位癌,吡柔比星定位方法操作简便、直观,具有良好的定位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6岁,主因体检发现双肾结石入院。入院CT;双肾结石,右肾结石伴积水左肾结石,左肾皮质变薄,左肾萎缩。SPECT:左26mL/min,右85mL/min,肌酐55.2umol/L,尿素氮4.29mmoL/L。考虑患者左肾功能重度受损,故准备施右肾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提高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治疗效果,预防术后复发膀胱癌。方法对4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1周用吡柔比星40mg+5%葡萄糖注射液40mL行膀胱灌注,保留20min后以生理盐水冲洗膀胱,膀胱镜下检查,可疑原位癌处取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4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中有13例诊断为合并膀胱原位癌,诊断阳性率为30.95%。结论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原位癌可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尿毒症患者10例,均为非糖尿病患者,其中男女各5例,年龄28.0~62.4岁,平均(45.2±17.2)岁,透析时间为1~127个月,平均(64±63)个月.内瘘方式均为挠动脉-头静脉吻合,吻合方式均为端端吻合.血栓形成时间为18~48h,平均(27.2±11.2)h.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康士得150 mg和药物去势治疗局部晚期无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单一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案,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康士得片150 mg,每日1片;对照组:诺雷得(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每28 d在腹前壁皮下注射1次,每次3.6 mg,共3次,最初2周合用康士得50 mg,每日1片。在治疗12周时,观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抑制百分比及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在治疗12周后,口服治疗组和对照组PSA的抑制率分别为62.18%和68.0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治疗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分别为乳房疼痛1例,男性乳腺发育1例,不需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结论在局部晚期、无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口服康士得150 kg的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其近期治疗效果与目前常规标准药物去势治疗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