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为临床应用阔筋膜张肌带蒂肌皮瓣移植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40例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就阔筋膜张肌及其血管和神经进行解剖和测量。结果阔筋膜张肌主要营养动脉来自旋股外侧动脉,其神经为臀上神经下支的一个分支。结论阔筋膜张肌是一块可游离移植用的较好供体。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可视人体是将成千上万个人体断面数据信息在计算机里整合重建成人体的三维立体结构图像,是医学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成果[1] 。它构成了人体形态学信息研究的实验平台,为医学,生命科学等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与技术支撑。随着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的建立,计算机模拟人体将为解剖学的教学提供革命性的变化。1 数字化可视人体在我国的研究现状2 0 0 3年2月,随着第三军医大学张绍祥教授完成的我国第一套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通过成果鉴定,从而宣布了这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也是国际上继美国之后获得的第二套数…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可视人体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化可视人体是将成千上万个人体断面数据信息在计算机里整合重建成人体的三维立体结构图像,是医学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成果。它构成了人体形态学信息研究的实验平台,为医学,生命科学等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与技术支撑。随着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的建立,计算机模拟人体将为解剖学的教学提供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解剖标本在教学过程中要经过多次的集中分散 ,容易造成损坏。某些标本使用时间较长 ,在课程结束后才能入库保存 ,如果日常管理不能及时跟上 ,将导致标本干燥、变硬、霉变 ,损伤严重 ,造成本来匮乏的标本资源浪费。因此 ,我们对过去解剖教学标本集中保管方式作了改进 ,现介绍如下。1 调整教学标本分布在各个实验教室后部隔出一定空间作为预备室 ,室内修建大体解剖标本和游离标本保存池。根据实验室学生人数将全部教学标本分散到各个实验预备室 ,依系统分别保存。例如一间教室容纳 2 0名学生 ,5人一组 ,则相应留出骨学 (颅骨、四肢骨、躯干骨…  相似文献   
5.
探讨明代古尸完好保存447年的因素。方法:墓地环境考查;古尸的组织检查;棺液化学成分检验和微生物试验;分析棺木的药物成分。结果:殓葬时未使用任何防腐剂,棺液也无防腐和固定作用。结论:深埋、密封和恒温低温,是尸体防腐的基本条件;柏木棺的天然成分是防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