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8 毫秒
1.
DNA甲基化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导致肿瘤细胞中基因表达异常。高甲基化引起基因表达降低,低甲基化则使基因的表达增加。探讨基因甲基化异常在甲状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甲状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基因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的水平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30例作为脓毒血症组,其中存活患者18例,死亡患者12例,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sRAGE水平;选取正常者30例作为正常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浆sRAGE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脓毒血症组患者血浆sRAGE水平显著增高(505.0±71.2 pg/m L vs 172.7±34.0 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sRAGE水平分别为(476.4±79.4 pg/m L)和(524.1±60.0 pg/m 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AGE可以作为脓毒症早期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的发现,证实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是一个可以逆转的组蛋白表遗传修饰。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ysinespecificdemethylase1,LSD1)是一个FAD依赖性胺氧化酶,它能够特异性脱去单甲基化和二甲基化H3K4和H3K9位点上的甲基基团。JmjC蛋白JHDM1、JHDM2、JMJD23个亚家族都具有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活性。目前证实组蛋白甲基化与去甲基化失平衡与肿瘤发生相关。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抗肿瘤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4.
应用机器学习的分类决策树方法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建立评估脓毒症预后的简易模型。收集并分析急诊科收治的167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30天的生存状态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结果显示,心率和收缩压两个自变量组成的精简模型能够对72.5%的病例正确分类,心率大于118次/分是脓毒症30天死亡重要的分类指标。本研究说明,心率和收缩压结合分类决策树方法可以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进行高效的分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其甲基化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对2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率为36.0%(9/25),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甲基化,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基因甲基化与患者年龄和性别无相关性,但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基因甲基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常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与甲状腺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可能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轻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核酸转阴时间。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2月12日至2月29日武汉黄陂方舱医院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阳性的患者,分为轻型和普通型,随访至2020年3月10日,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核酸检测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5例患者,平均年龄41.2±11.5岁,男性占52.0%。患者中有发热表现者44.0%,CT影像阳性者54.7%。首次核酸检出阳性率69.3%,核酸转阴天数中位数为9.0天(6.0~14.0天)。随访至2020年3月10日,无患者转为重型或死亡。轻型(34例)和普通型(41例)患者的年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与普通型组比较,轻型组女性占61.8%,显著高于男性(P0.05);两组患者核酸转阴天数差异无显著性[8.5天(7.0~13.8天)比9.0天(5.0~14.0天),P=0.973]。亚组分析发现轻型患者中,女性的核酸转阴时间少于男性(P=0.020),服用连花清瘟胶囊亚组核酸转阴时间缩短(P=0.026)。结论相同治疗下轻型和普通型患者核酸转阴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轻型患者中女性和服用连花清瘟亚组核酸转阴时间缩短;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COVID-19可能漏诊部分轻症患者,急需准确及时的核酸检测或其它病原学、血清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鹅口疮久治不愈往往成为深部真菌感染的原发病灶,以致危及患儿生命。笔者于1994年2月至1996年12月使用回春生治疗12例复发型鹅口疮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2例均为门诊病儿,男8例,女4例,年龄2月至3岁,发生鹅口疮前...  相似文献   
8.
彭正良 《四川医学》1998,19(3):235-236
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19例报告资中县人民医院(641200)彭正良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近10年来,国内报告日渐增多,因其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病残率高,但用维生素K治疗效果显著,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本院1985~1995年9月共收治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PCT、CRP水平对脓毒症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3年5月入住本院EICU的危重患者120例,其中脓毒症患者63例,非脓毒症患者57例作为对照。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各组的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脓毒症组血清PCT和CRP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显著大于非脓毒症组(P<0.05);血清PCT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大于血清CRP(P<0.05);生存组的血清PCT和CRP值在第1、3、5、7天均显著地小于死亡组(P<0.05),并有显著的时间效应(P<0.05),但在死亡组却无显著的时间效应(P>0.05)。结论血清PCT和CRP是诊断脓毒症和评估预后的可靠指标,并且血清PCT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血清CRP。  相似文献   
10.
颜斌  李婷  彭正良 《广东医学》2016,(5):670-673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对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以及P4502E1(CYP2E1)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20)、高脂饮食组(n=20)及维格列汀干预组(n=20),高脂饮食组及维格列汀干预组给予高脂饲料3个月建立NAFLD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维格列汀干预组给予维格列汀10 mg/( kg? d)灌胃治疗,高脂饮食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参照,分别在治疗4周和8周后处死大鼠各半,观察其对肝脏切片HE染色特点、肝功能以及血脂、CYP1A1及CYP2E1的表达特点。结果肝脏病理学检测:治疗4周后,空白对照组几乎没有脂肪颗粒,高脂饮食组存在明显的肝脏脂肪沉积,维格列汀干预组肝脏脂肪颗粒沉积明显减少,治疗8周后维格列汀干预组看不到任何脂肪空泡,但仍有一定的炎症反应;治疗4周后,维格列汀干预组与高脂饮食组相比,LDH、AST、ALT明显降低( P<0.05),γ-GT没有变化;治疗8周后,LDH、AST以及ALT进一步降低;治疗4周后大鼠TC、LDL-C、HDL-C以及TG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8周后,相较于治疗4周后进一步降低。大鼠CYP1A1以及CYP2E1 mRNA及蛋白表达4周时即出现明显的下降(P<0.05),8周时基本维持在4周的水平。结论维格列汀可通过调节大鼠脂肪酸w氧化关键酶CYP1A1以及CYP2E1的表达,进而调节脂代谢,改善肝功能,最终缓解NAFLD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