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1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戴用附着体义齿后的主观感受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上下牙列缺损患者42例,共制作带塑料插入件栓式附着体义齿47例,于戴牙后1个月,患者基本适应戴用义齿,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戴用义齿后的适应情况、对义齿的满意程度及咀嚼功能的变化等.结果 患者对带塑料插入件栓式附着体义齿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两种修复方式比较,在总的满意度、美观、舒适、咀嚼、语言、适应期、食物结构改变等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带塑料插入件栓式附着体义齿在美观及功能上不仅能满足患者的要求,而且远优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  相似文献   
2.
附着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利辉 《广西医学》2006,28(3):462-463
精密附着体作为一种固位装置,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它有别于传统的活动或固定修复,在保证修复体正常行使功能的前提下,可满足患者的美学要求.当患者对传统的卡环固位的义齿美观不满意,或基牙条件较差而患者又要求有较高功能的修复体时,可以采用附着体义齿修复.目前,附着体已应用于固定义齿、可摘义齿、固定可摘联合义齿、覆盖义齿和种植义齿上部结构中,该技术除了要求高精度的数控加工的精密附着体外,还要结合高熔合金铸造技术、烤瓷修复技术、种植修复技术及其具特别要求的制作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高科技手段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3.
磨牙残根残冠分根保存修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立莉  彭利辉 《海南医学》2006,17(11):59-60
目的 尽可能保存磨牙的残根残冠,提高患牙的保存率.方法 选择磨牙的残根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分根法作保存修复.结果 经1年观察,保存成功率91.2%,患牙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结论 应用分根后修复是提高磨牙残冠保存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修复单牙列重度磨耗伴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单牙列重度磨耗伴游离缺失的患者进行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修复并追踪观察6~3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修复后咀嚼效率(0.306±0.120)与修复前咀嚼效率(0.056±0.023)比较,有较大提高(P<0.01),基牙牙周膜及根周未见异常.结论: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为单牙列重度磨耗伴游离缺失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探讨壮族各发育阶段牙颌颅面形态特征。方法 用计算机辅助X 线头影测量系统对240 名壮族正常牙合人行牙颌颅面形态结构的分析研究, 得出以Downs、Steiner、Tweed 、Wylie 为主的8 种分析法58 个计测项目的均值与标准差。结论 ①壮族人上下颌明显前突, 前牙代偿性直立, 面部高度相对较短;下颌平面低短、颏部发育充分。②壮族人男性较女性上颌前突,上前牙亦较女性唇倾, 面型更为前突。③壮族人性别差异和增龄性变化出现较早、且增龄性变化主要表现在线距指标上,角度测量值相对恒定。④各地区头测结果比较:壮族人面型突度依次大于广东人、北京人和上海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牙科低金含量银钯合金与另外两种烤瓷合金对金瓷修复体颜色的影响。方法将三种合金分别铸造为圆盘试件各10个,上相同的遮色瓷、体瓷,测量不同合金材料对金瓷修复体颜色的影响。结果在遮色瓷厚度0.1 mm,体瓷厚度1.1 mm情况下,三种不同合金材料制作的金瓷修复体在明度、色度、彩度方面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恰当的遮色瓷和体瓷厚度,钯基合金不会明显影响金瓷修复体的颜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缺牙及义齿修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26例研究对象,其中2型糖尿病63例作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人6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缺牙数、牙周病牙数及龋病牙数等相关指标的差异。调查两组牙列缺损及义齿修复情况,分析糖尿病人缺牙的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组缺牙数、牙周病牙数及复杂牙列缺损病例数均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两组在牙周病牙数、复杂牙列缺损病例数及定期口腔健康检查例数方面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糖尿病组缺牙数、牙周病牙数及复杂牙列缺损病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牙周病牙数、复杂牙列缺损例数及定期口腔健康检查与糖尿病缺牙关联密切。  相似文献   
8.
彭利辉 《广西医学》1998,20(6):1143-1144
MTM(MinorToothMovement)通常谓之局部牙移动或局限矫治,是口腔修复前的准备工作之一(1)。由于口腔修复的对象多为中、老年患者,口腔中余牙的位置往往多有移动或改变,并潜藏牙体、牙周隐患(2),如果不予处理而直接修复,必然会导致牙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常规法和改良法固定折裂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钢丝固定折裂牙后口内治疗再冠修复方法(常规法)治疗32例折裂牙,采用玻粘内固定和塑料冠外固定后口内治疗再冠修复(改良法)治疗158例折裂牙.结果常规法成功率为84.4%,改良法成功率92.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x2=2.08,P>0.05),但常规法有8例备牙时牙再裂,改良法无牙再裂.结论改良法简便易行,效果更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氧化锆全瓷桥在1~2颗后牙缺失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1例单颗或2颗后牙缺失患者行氧化锆全瓷桥的固定修复、观察1~2年。结果:除1例(3单位桥)在修复1年后桥体折断并脱落,其余修复体修复效果良好,在边缘密合度、冠染色、基牙牙周袋方面均达A级,修复体未见脱落及松动,成功率达96.77%。结论:氧化锆全瓷桥可用于1~2颗后牙缺失的3~5单位的固定桥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