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结直肠癌吻合口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将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吻合口瘘组(10例)和非吻合口瘘组(7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d,术后第1、4、7d检测血液PCT、CRP水平。结果术前1d、术后第1d,两组患者血清PCT、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d、7d,吻合口瘘组血清PCT、CRP显著高于非吻合口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组术后各时间段PCT、CR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吻合口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CRP检测在结直肠癌吻合口瘘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如果结直肠癌术后出现血清PCT、CRP水平持续阳性,应警惕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必要进一步检查,及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
我院1996年7月至2006年7月行1期手术治疗外伤性结肠破裂3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5~60岁,中位年龄45.2岁,其中刀刺伤7例,车祸13例,挤压伤3例,高处坠落伤2例,结肠镜检查伤4例,打击伤3例。损伤部位:升结肠8例,横结肠4例,降结肠10例,乙状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肠黏膜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TJ)蛋白变化与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发生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 B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6月萍乡市人民医院80例行结肠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肠梗阻分为肠梗阻组(n=30)和非肠梗阻组(n=50),比较两组BT发生率。将肠梗阻组BT患者分为BT阳性组与BT阴性组,比较两组TJ蛋白[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1(Claudin-1)、闭合蛋白-4(Claudin-4)及胞质紧密黏连蛋白-1(ZO-1)]的表达。结果:肠梗阻组BT发生率为56.67%(17/30),高于非肠梗阻组BT发生率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T阳性组肠黏膜组织中Occludin、ZO-1蛋白表达量均低于BT阴性组,Claudin-1、Claudin-4蛋白表达量均高于BT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黏膜TJ蛋白表达的变化与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BT紧密相关,发生BT的患者Occludin、ZO-...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导丝引导法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置管方式分为传统穿刺组(48例)与导丝引导组(39例)。其中传统穿刺组患者行传统PTBD,导丝引导组患者行导丝引导PTBD。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情况,术前与术后1周肝功能及胆红素水平变化,术前与术后1周血清与胆汁细胞因子水平,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引流手术时间、一次性置入成功、每日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引流术前后的TBIL、DBIL和ALT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丝引导组引流术前后血流、胆汁IL-1、IL-4、IL-10和TNF-α上升或下降程度大于传统穿刺组(P <0.05)。两组患者胆道出血、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穿刺组急性重症胆管炎、脓毒症发生率高于导丝引导组(P <0.05)。结论 传统PTBD与导丝引导法PTBD的一次性置入率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高危结肠癌4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2组,每组21例。在所有患者中,予以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对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关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对高危结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可使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降低,并且此术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无血术野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无血术野技术。方法自1998—2006年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492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手术技巧:凭借术中电刀的使用技巧,改进切口及皮瓣分离,充分的甲状腺暴露,正确的甲状腺上下极血管处理,恰当的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甲状旁腺的保护措施等促成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中的无血术野。结果术野无血的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结论先进器械的使用、操作的技巧、技术的改进等促成了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无血术野技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胃癌104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腹腔镜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有患者54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有患者50例,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清扫淋巴结数量、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分析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扫淋巴结数量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与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低位小切口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为研究资料,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切口治疗,观察组采用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稍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较好,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量,且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