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利用锁定加压钢板、克氏针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1例35侧,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6个月.按照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8侧,良14侧,可2侧,差1侧,优良率91.4%.伤口延迟愈合4例,术后正中神经压迫症状2侧.结论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克氏针加外固定支架治疗,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能最大限度的进行解剖复位,恢复腕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对机械应力下大鼠成骨细胞骨架修复的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分为空白组、阿仑膦酸钠组和雌激素组。施加应力后阿仑膦酸钠组和雌激素组分别用相应药物的含药血清培养,空白组给予常规血清培养。培养1,24h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应力施加后培养1h,各组细胞的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得不规则,细胞骨架松散,有少许细胞死亡脱落。培养24h,阿仑膦酸钠组的荧光强度[(103.7±5.1)]明显高于雌激素组[(94.2±8.4)]和空白组[(78.7±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仑膦酸钠组的细胞形态趋于规则,边缘清晰,细胞骨架趋于整齐。结论阿仑膦酸钠和雌激素能修复机械应力对大鼠成骨细胞的损伤,以阿仑膦酸钠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余德涛  邢祯全  张福聪 《重庆医学》2013,(34):4196-4197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吉布森(Gibson)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更佳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该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纳入研究,分为外侧组与后外侧组各30例,外侧组采用改良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组采用后外侧Gibson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术后1、3、6、12个月髋关节评分(Harris)与术后疼痛评分(VAS)。结果外侧组切口长度短于后外侧组,两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地负重时间与出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rris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外侧组Harris评分与VAS改善外侧组明显优于后外侧组(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与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术后1个月较后外侧Gibson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快,疼痛减轻早,且手术切口短,愈合快,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和骨的微结构改变破坏,而导致骨的脆性增加,骨韧性降低,易发骨折的一种代谢性骨病.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平均寿命的延长,其发生率逐年上升,因其发病率高,治疗费用大等特点已成为世界性研究难题. 早期学者认为,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主要与骨矿的含量有关,但目前一致认为,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强度密切相关,骨强度大小不仅与骨量有关,更与骨的内部结构更有着密切的关系,骨密度为骨的"量",而骨的微结构为骨的"质",而对于骨强度来讲,质比量更具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三亚本地居民发生髋部骨折时的骨密度值,为髋部骨折及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4年10月一2016年7月骨科收治的50例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健侧股骨干密度,绘制基线,并与全国范围平均数值进行比较。结果该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居民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时的骨密度基线要高于全国范围平均水平,其中男性患者股骨干各部位BMD值均高于女性患者,以股骨颈为参照,对照结果为(0.771±0.106)g/cm2 vs(0.608±0.106)g/cm2,高年龄段患者股骨干各部位BMD值要高于低年龄段患者,以60~69岁年龄段为参照,对照结果为(0.771±0.106)g/cm2 vs(0.608±0.106)g/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亚地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基线要高于全国水平,相应预防标准应更为严格。  相似文献   
6.
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肱骨近端骨折是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以中老年人多见,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4%~5%[1];多年来其治疗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9例,保守治疗14例,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治疗15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59例69足跟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撬拨复位固定组(A组)38足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B组)31足,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经皮撬拨复位固定组足优良率为92.10%,切开复位内固定组足优良率为93.5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复位满意,功能恢复理想,后遗症少,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粘附分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骨折愈合延迟患者为观察组,另取60例健康成人、60例骨折急性期患者及63例骨折愈合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ICAM-1、sVCAM-1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循环中sICAM-1、sVCAM-1分别为(206.95±28.01)μg/L、(626.19±34.89)μg/L,较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8.29±16.47)μg/L、(324.87±20.40)μg/L]及骨折愈合患者[分别为(112.74±17.68)μg/L、(340.21±25.81)μg/L]升高,而较骨折急性期患者降低[分别为(306.42±43.77)μg/L、(923.50±42.34)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ICAM-1、sVCAM-1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持续升高,反映机体存在慢性炎症反应状态,对骨折患者血清sICAM-1、sVCAM-1进行动态监测可能有助于预测骨折愈合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是手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常用的两种植骨融合方式,其临床疗效报道不一.我们采用腰椎后路固定后椎间融合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