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发生于第三脑室下丘脑区域的具有独特病理特征的肿瘤.它在组织学、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等方面都有不同于胶质瘤、脑膜瘤及室管膜瘤的肿瘤特征.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非病毒载体介导神经干细胞基因转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较佳的神经干细胞非病毒载体基因转染方法。方法 采用磷酸钙、不同种类脂质体、Fugene 6和Nucleofector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于神经十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结果。结果 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转染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Nucleofector法、DMRIE-C介导、FuGene6介导、Lipofectamine和磷酸钙转染,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Nucleofector法和DMRIE-C脂质体介导是神经干细胞基因转染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发生于第三脑室下丘脑区域的具有独特病理特征的肿瘤.它在组织学、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等方面都有不同于胶质瘤、脑膜瘤及室管膜瘤的肿瘤特征.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逆转录病毒介导v-myc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体外通过逆转录病毒将v-myc基因转染从胎龄10~12周人工流产胚胎脑皮层分离的神经干细胞(NSCs)后,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 分离、鉴定孕10-12周人工流产的人胚胎脑皮层来源的NSCs,并在体外培养增殖。使用构建了v-myc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转染NSCs后,对其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生长情况的测定、染色体分析以及裸鼠移植。结果 转染v-myc基因的NSCs仍然保持着未分化状态,能够自我更新以及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并且生长速率明显加快,分裂增殖能力明显增强。然而这种细胞的染色体存在结构异常与数目异常,将其植入裸鼠皮下短期内能形成肿瘤。结论 转染v-myc基因的NSCs具有正常NSCs的基本特性,但同时也存在染色体异常与致瘤性,目前暂不适合于移植的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发生于第三脑室下丘脑区域的具有独特病理特征的肿瘤.它在组织学、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等方面都有不同于胶质瘤、脑膜瘤及室管膜瘤的肿瘤特征.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血管瘤合并脊髓压迫的外科手术方式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脊柱血管瘤合并脊髓压迫病人的临床资料。6例均经后正中入路,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肿瘤切除,结合减压和(或)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随访6例,时间4~36个月,2例病人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予以射波刀治疗后,改善1例,无效1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椎管内肿瘤切除+椎板减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血管瘤合并脊髓压迫的基本手术方式,椎体部分切除术对于脊髓前方压迫的部分病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神经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 ,使其成为替代治疗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潜在细胞源 ,为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带来了希望。神经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 ,是当前神经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生长因子TGF beta超家族成员BMP2在骨发育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近年来国内外对BMP2在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 ,证实BMP2在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表现为一种多效性神经诱导因子。本文对近年来国际上关于BMP2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D lx5 mRNA在培养的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 subventricu lor zone,SVZa)神经干细胞(NSCs)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对SVZa NSCs方向分化的影响。方法提取每一代培养的SVZa NSCs的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 lx5及Er81 mRNA表达的情况;将重组质粒pEGFP-mD lx5用电穿孔的方法转染不表达D lx5 mRNA代次的NSCs,再检测D lx5 mRNA的表达情况,并将转染细胞分化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基因转染细胞与神经元分化的关系;另外,还用100 ng/m l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处理不表达D lx5 mRNA的NSCs,24 h后检测D lx5 mRNA的表达情况。最后将不同D lx5 mRNA表达情况的NSCs分化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分化的比例。结果细胞传代至第4代时D lx5 mRNA表达消失,相应地,其神经元分化比例为(8.34±0.36)%,比表达D lx5 mRNA的第3代NSCs的(19.16±0.75)%明显下降;用D lx5基因转染该代NSCs后,外源转染基因能够使内源性D lx5 mRNA恢复表达,神经元分化比例也明显升高,为(35.66±0.58)%,免疫荧光染色也证实基因转染细胞分化成了神经元;而BMP-2处理也能诱导D lx5 mRNA重新表达,神经元分化比例也有一定程度上升,与第3代NSCs的相似,为(22.27±0.12)%。除第3代NSCs分化组与BMP-2诱导组神经元分化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到第4代时,SVZa NSCs D lx5 mRNA表达消失,而外源性D lx5基因转染及BMP-2可以诱导其重新表达;D lx5基因能使新生大鼠来源的SVZa 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