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
目的比较4种肺炎链球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板条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以浓度梯度法为对比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 SMIC板条(简称BD-SMIC)、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 2 Compact GP68板条(简称Vitek2-GP68)、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链球菌板条(简称DL-STREP)和温州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链球菌板条(简称KT-STREP)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检测。采用分类一致性(CA)、基本一致性(EA)、极重要差异(VMD)和重要差异(MD)4个参数对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青霉素MD值受解释标准的影响较大。4种板条中参与比对的其他药物(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结果一致性较好,均达到了可接受标准(EA≥90%、CA≥90%、VMD3%、MD3%)。结论除青霉素外,4种板条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后颅凹开颅是小脑幕下病变如颅脑损伤、血肿清除、肿瘤切除等手术方法,传统开颅方法是咬骨窗术,该术式具有诸多缺陷,如颅骨缺损、术后皮下积液及局部膨隆、切口脑脊液漏、长期低热、无菌性脑脊液感染以及心理障碍等[1]后颅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液相方法合成内吗啡肽-1.方法:以混合酸酐法先分别合成Ⅳ端二肽片段和C端二肽片段,再缩合得到四肽,以50%TFA/DCM(三氟乙酸/二氯甲烷)脱除Ⅳ端Boc(叔丁氧羰基)保护基.结果:合成的内吗啡肽-1(EM-1),收率较文献高,结构经质谱和1H NMR确证.结论:混合酸酐法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缩短,副产物少,易分离纯化,适用于大量制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价。方法择期行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患儿100例,年龄38岁,美国标准协会(ASA)分级Ⅰ8岁,美国标准协会(ASA)分级Ⅰ级。按患儿体质量及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5组,分别为0.5 mg·kg-1组(A组)、1.0 mg·kg-1组(B组)、1.5 mg·kg-1组(C组)、2.0 mg·kg-1组(D组)及空白对照组(E组),每组20例。比较其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5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A、B、C、D组显著低于E组(P<0.05),B、C、D组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显著低于B组(P<0.05),D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点5组患儿心率和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显著少于D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以1.5 mg·kg-1剂量用于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后镇痛效果较好,继续增大其剂量镇痛效果无明显改善,相反会带来明显不良反应,增加术后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血流感染中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的荚膜多糖血清分型特点、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自血培养的165株肺炎克雷伯菌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鉴定分离出的菌株,其中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55株,普通的肺炎克雷伯菌(KP)110株,采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荚膜多糖血清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 hvKP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KP,且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P<0.05);两组在K1、K2、K5、K54、K57荚膜多糖血清分型的分布比较方面差异较大(P<0.05),且与KP相比较,hvKP荚膜多糖血清分型K1、K2的检出率较高,K5、K54、K57的检出率较低(P<0.05);ST23、ST86、ST65是hvKP主要的多位点序列分型,依次占比32.73%、20.00%、16.36%。结论 引起的血流感染的hvKP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  相似文献   
7.
背景:多聚赖氨酸可促进软骨细胞、表皮细胞的黏附、生长及增殖。目的:观察多聚赖氨酸对脂肪来源干细胞三维立体培养下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昆明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表面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将脂肪来源干细胞分别与经多聚赖氨酸表面修饰的珊瑚羟基磷灰石或空白珊瑚羟基磷灰石体外复合培养。结果与结论:与空白珊瑚羟基磷灰石组比较,经多聚赖氨酸修饰的珊瑚羟基磷灰石上黏附的脂肪来源干细胞较空白珊瑚羟基磷灰石组多,并分泌较多细胞基质,复合培养2,4,8d的A值较明显增高(P<0.05);但经多聚赖氨酸修饰的珊瑚羟基磷灰石上黏附的脂肪来源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值升高不明显(P>0.05)。说明多聚赖氨酸能促进脂肪来源干细胞在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的黏附、生长和增殖,不影响脂肪来源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臭氧治疗术在椎间盘突出症(LDH)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80例临床有明确腰背痛及坐骨神经性疼痛,经CT、MRI确诊为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椎间盘膨出7例、突出69例、脱出4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间盘臭氧治疗术,盘内注入臭氧量2~8 ml,椎旁间隙注入10~15 ml,O3浓度为40~50 μg/ml.结果 80例患者,80%术后立即症状缓解、疼痛减轻.术后1周有效率达95%,随访3个月、6个月,有效率均上升至96.25%.治疗后1周~3个月疗效达到优和良的比例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3~6个月后疗效优良的比例无明显差异.结论 CT引导下经皮椎间盘臭氧治疗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方法简便、准确、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院2013—2018年不同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流行变迁情况及耐药特征,为重点科室CRE防控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Phoenix-100、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联合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耐药性,WHONET 5.6及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2013—2018年我院各ICU共检出CRE菌株1366株,以肺炎克雷伯菌(85.5%)为主,且逐年增多。心脏外科重症监护(CICU)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CRE检出率小于10%。而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SICU)及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CRE检出率分别高达41.07%、48.37%及52.54%,且呈逐年升高趋势。CRE标本来源中以下呼吸道标本(58.93%)为主,其次为血液来源,占14.42%。下呼吸道来源及血液来源的CRE菌株在不同ICU中的构成比均存在差异(P<0.0001)。NSICU及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下呼吸道CRE比例最高,分别为78.53%及75.81%。血液来源的CRE构成比最高的病区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占22.45%。CRE尚未出现替加环素耐药,对多黏菌素罕见耐药。对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分别为68.81%和57.43%,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大于85%。结论 CRE总体检出率呈升高趋势,其暴发式增长集中在2014—2015年,并以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增长为主。不同ICU的CRE检出率差异高达5倍且下呼吸道及血液来源CRE构成比存在差异。不同ICU应针对性的采取感染预防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0.
背景:多聚赖氨酸可促进软骨细胞、表皮细胞的黏附、生长及增殖.目的:观察多聚赖氨酸对脂肪来源干细胞三维立体培养下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昆明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表面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将脂肪来源干细胞分别与经多聚赖氨酸表面修饰的珊瑚羟基磷灰石或空白珊瑚羟基磷灰石体外复合培养.结果与结论:与空白珊瑚羟基磷灰石组比较,经多聚赖氨酸修饰的珊瑚羟基磷灰石上黏附的脂肪来源干细胞较空白珊瑚羟基磷灰石组多,并分泌较多细胞基质,复合培养2,4,8 d的A值较明显增高(P 〈 0.05);但经多聚赖氨酸修饰的珊瑚羟基磷灰石上黏附的脂肪来源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值升高不明显(P 〉 0.05).说明多聚赖氨酸能促进脂肪来源干细胞在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的黏附、生长和增殖,不影响脂肪来源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