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环磷酰胺(DC方案)与多西他赛、吡柔比星(DT方案)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经麦默通穿刺确诊局部晚期乳腺癌可手术患者73例,随机分为DC组(35例),DT组(38例),分别给予DC方案,DT方案化疗3个周期,DC组35例,DT组38例化疗结束2周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DC组,DT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TNM分变化、术后并发症及化疗前后ER、PR、HER2变化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比较DT组优于DC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均较新辅助化疗前降低(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均为阴性患者对化疗敏感,DT方案对于HER2高表达患者疗更敏感。结论DT及DC新辅助化疗方案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均有效,DT方案优于DC方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胃癌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癌细胞数量在手术前后的差异及个体化化疗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AISA抗原测定、RT—PCR法定性半定量测定30例接受根治手术的胃癌患者术前、术毕当天及术后第1、2、3月外周血VEGF、胃癌细胞数水平,并与10例健康人对照;测定药敏组15例(术后每月一次个体化化疗)外周血VEGF及胃癌细胞数水平,与经验组15例(术后每月一次经验化疗)对照,并随访3年。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VEGF水平、胃癌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经根治手术后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给予个体化化疗的患者比同期给予经验化疗的下降更为明显(P〈0.05),但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胃癌术后个体化化疗虽然能明显降低外周血VEGF及癌细胞数水平,但并不能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各器官中的表达及其介导的细胞因子TNF-a、IL-10表达的变化,并研究茵陈承气汤对NF-κB活性及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十二指肠乳头逆行插管注射牛磺胆酸钠法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腺、肺和空肠组织NF-κB的活性和放免法检测TNF-a、IL-10的表达,并取胰腺、肺和空肠组织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依红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测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NF-κB的活性及TNF-a、IL-10的表达3组中差异明显;中药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胰腺、肺和空肠组织NF-κB的活性和TNF-a、IL-10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O.05);病理观察:胰腺、肺和空肠组织损伤对照组无明显形态学变化,模型组较重,中药治疗组明显改善。结论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胰腺病变、肺损伤、空肠损害中起重要作用;茵陈承气汤能有效改善病情,可能与抑制NF-κB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3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30例均经病理证实,单侧108例,双侧22例,中央组淋巴结转移37例(28.5%),颈侧区淋巴结转移17例(13.1%).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多灶性特点,故初次手术应该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并根据术前超声、其他影像学资料及术中探查情况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gularity of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rational surgical methods.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130 cases of thyroid papillary microcarcin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Results Totally 130 cases were all confirmed by pathology, including 108 cases of unilateral lesions, 22 cases of bilateral lesions. 37 cases (28.5%) had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17 cases ( 13.1 ) % occurred lateral of neck lymphatic metastasis. Conclusions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is often multifocal, so the initial surgery should be thyroidectomy or subtotal resection and 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should be done, Wheather to perform the lateral neck lymph node dissection or not should be based on preoperative ultrasound and other imaging data and inrtaoperativcly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阳性对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其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水平分为阳性组(术前CTC阳性)和阴性组(术前CTC阴性),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进行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结果 80例患者中CTC阳性12例,阳性检出率15.00%。阳性组与阴性组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 0.05)。阳性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血栓弹力图反应时间及凝血时间显著短于阴性组,且血小板计数、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Angle角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结论 术前CTC阳性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存有凝血功能异常,有潜在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技巧,同时评价其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100例腹股沟疝患者,其中50例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组),50例行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开放组)。结果使用镇痛药物的频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腹股沟区长期疼痛、阴囊血肿)、复发例数,TEP组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且远期慢性疼痛发生率低,对于复发疝、巨大疝、老年人疝以及双侧疝更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臂丛神经阻滞是骨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而臂丛神经由于其自身解剖因素发生阻滞不全并不鲜见。阻滞不全时患者由于疼痛、恐惧而活动手术肢体在所难免,经常会干扰手术进行。我院2009—2011年将SLIPA喉罩应用于临床,现探讨其在骨科手术中臂丛神经阻滞不全时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SAP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十二指肠乳头逆行插管胰胆管注射5%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复制大鼠SAP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建模后3h、6 h、12h剖杀,检测血清淀粉酶、肺含水量、肺组织中TNF-α、LIF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均低于模型组(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肺含水量减少(P〈0.05),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肺组织中未见明显的LIF基因表达,建摸后3h、6 h、12h治疗组TNF-α、LIF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肺组织中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SAP大鼠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9月至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2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甲状腺全切除术32例,次全切除术189例。术后病理学诊断单侧甲状腺癌202例(91.40%),双侧甲状腺癌19例(8.60%)。甲状腺的原发肿瘤直径0.2~8.0 cm,平均3.5 cm。有包膜侵犯50例;多灶性33例。每侧颈清扫淋巴结数目10~24个,平均14.3个。颈部淋巴结转移总发生率为37.56%(83/221),中央组(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3.94%(75/221),颈深组(Ⅱ+Ⅲ+Ⅳ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8.10%(40/221)。当肿瘤直径>1.0 cm、肿瘤突破甲状腺包膜、多发灶或年龄>45岁时Ⅵ区及Ⅱ+Ⅲ+Ⅳ区的同侧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淋巴结转移为Ⅵ区淋巴结,其次为Ⅱ+Ⅲ+Ⅳ区淋巴结,初次手术应常规清扫Ⅵ区淋巴结,当肿块直径>1.0 cm、癌肿突破甲状腺包膜时或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应清扫Ⅱ+Ⅲ+Ⅳ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