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患者积极的降压治疗虽可以保护靶器官,却不能使卒中的发生率达到人们的预期目标。近期研究显示脉压差(Pulse Pressure,PP)的增高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预报因子。我们对2003年1月1日-2004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98例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差进行观察以了解其与脑卒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脉循环中血小板活化状态在冠心病(CHD)发病学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免等方法对受试冠状静脉窦(CS)及升主动脉(AO)血行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α-GMP-140)和循环内皮细胞(CEC)等测定。结果:CHD患冠脉循环中α-GMP-140含量和CEC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以急心肌梗塞(AMI)组为明显,冠脉狭窄愈严重,二升高愈明显,病灶多发比单发升高明显。结论:CHD患冠脉循环中血小板高度激活,在CHD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食品专业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现状,为今后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8年5月,对徐州市某大学食品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大学一年级、四年级学生265人,营养知识得分(满分10分)为(6.83±1.32)分,均认为早餐很重要,酗酒有害身体健康,40.75%会为健康而改变现有饮食习惯。77.74%每天吃早餐,46.42%经常多喝酒,31.70%吸烟。[结论]食品专业大学生营养知识水平较高,有较强的健康饮食意识,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良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4.
回顾15年的阑尾脓肿治疗,对诊断明确的阑尾脓肿,尤其是病程>3天以上的应施非手术治疗。但对术中发现的阑尾脓肿,可视其病程,阑尾包裹组织及病人情况而选择单纯引流或同时切除阑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标准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具有较好,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血栓素A2(TXA2)和前列腺环素(PGI2)与冠心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1,2]。TXA2、PGI2是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代谢途径的代谢产物,是一大类具有强烈的生物效应活性物质,我们测定40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浆中TXA2和PGI2的稳定代谢产...  相似文献   
7.
高原肺心病肺动脉高压与血小板膜蛋白结构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蛋白结构在高原肺心病动脉高压中的改变及致病作用机理;方法:运用多克隆抗体、流式细胞计等技术对58例高原肺心病患者进行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Ⅲα免疫荧光测定,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膜糖蛋白,肺动脉压力和肺动脉阻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合纤维蛋白原和糖蛋白Ⅲα愈高,肺动脉压升高愈明显;结论:血小板膜蛋白结构改变对高原  相似文献   
8.
张庆成  侯燕  汪承炜 《武警医学》2008,19(5):426-428
 目的 探讨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 ,根据冠状动脉狭窄评分(CSA)标准对8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脉病变支数分为Ⅰ、Ⅱ、Ⅲ3 个组,男51例,女35例,平均年龄59.4岁.采用酶联法测定 CD40L、CRP、MMP-2、MMP-9 .结果 CD40L、CRP,MMP-2、MMP-9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多支病变高于单支病变,Ⅱ型病变高于Ⅰ、Ⅲ型病变.MMP-2、MMP-9与CD40L呈正相关性(r=0.69)( r=0.75).结论 CD40L和MMPs在冠脉斑块形成中有一定联系,CD 40 L可能通过MMPs对冠脉损伤,从而导致斑块形成.而CD40L和MMPs增高有助于研究易损性冠脉斑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冠脉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59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男31例,女28例,平均年龄60.3岁),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32)、急性心肌梗死组(n=27),同时设正常对照组(体检健康者,n=30)。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D40L、C反应性蛋白(CRP)、MMP-2和MMP-9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CD40L、CRP、MMP-2和MMP-9的水平,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且差异显著(P<0.01),多支病变者的水平高于单支病变者。血清MMP-2与MMP-9的水平、CD40L与MMP-9的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和0.78)。结论 血清MMP-2和MMP-9水平的增高与冠脉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CD40L可能是通过MMP-s引起冠脉损伤,从而导致斑块形成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冠脉支架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关系,并分析CD40L和MMPs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30例行冠脉支架置入术冠心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1年,采用ELISA法测定CD40L、C反应蛋白(CRP)、MMP-2、MMP-9。按照冠状动脉狭窄评分(CSA),再将32例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分为Ⅰ、Ⅱ、Ⅲ 3组。结果: 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CD40L、CRP, MMP-2、MMP-9等较术前均有显著降低,术后再狭窄患者上述指标增高明显,随病情加重而升高,CSA积分越高上述指标增高越明显。MMP-2、MMP-9与CD40L呈正相关性(分别为r=0.51,r=0.64)。结论: CD40L和MMPs与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CD40L和MMPs的检测,有助于冠脉支架术后临床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