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综合类   6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多种肿瘤细胞产生直接杀伤。使用超分子复合物载体,通过受体介导内吞作用使TNFα基因转移到肿瘤细胞并表达,提高肿瘤局部TNFα浓度,可能激发和加强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构建转铁蛋白(TF)和多聚赖氨酸交联蛋白,pSVk3TNFα为含人TNFα全序列cDNA的真核细胞复制表达质粒,与交联蛋白静电引力结合成超分子复合物。体外基因转移分3组:超分子复合物处理组,不处理组和质粒单独处理对照组。基因转移后ELISA检测TNFα浓度;抽提细胞总RNA,进行RTPCR,引物序列1:5′GCCATTGGC…  相似文献   
2.
测定1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值,10例行对照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肿瘤坏死因子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于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变程度、痛经、不孕亦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4.
用HBV DNA二聚体转染高度分化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筛选出具有分泌病毒抗原、核酸以及释放42nm Dane颗粒能力的z7-4细胞株。本实验结果支持3.5KbmRNA是前病毒基因,以它作模板可逆转录成1.6Kb(-)ssDNA,再合成(+)ssDNA,最后装配成4.0Kb和3.2KbdsDNA。在DNA印迹法中位于4.0Kb(D1)和3.2Kb(D2)处是病毒的松驰环状双股DNA(RCDNA),而1.6Kb和1.2Kb处的2条DNA带(S1和S2)均为单股DNA,这些不同位置的DNA带与病毒复制过程中DNA的构型和片断大小不同有关。本实验未能发现2.0KbcccDNA,但提示了负股DNA5’端连接有蛋白质引物。  相似文献   
5.
6.
本实验检测134例各期乙型肝炎、12例乙肝性肝硬化、15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10例SLE、11例非原发性肝癌的恶性肿瘤病人,以及42例健康成人血清标本的HBsAg、抗HBs、抗HBc和抗LSP以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结果表明乙肝性肝硬化和慢活肝组的抗LSP阳性率和平均滴度较高,且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呈平行关系。如果急肝病人的抗LSP出现早,滴度高和持续时间长,则容易转变成慢性持续性感染。实验还证明了LSP是一种具有肝病特异性和不完全性种系交叉反应的自身抗原。  相似文献   
7.
<正> 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自抗体(抗LSP)与乙型肝炎免疫病理间关系,作者曾经有过论述,但抗LSP-IgM与乙型肝炎发病的关系,报道甚少见。本文采用兔抗人μ链和γ链的皮向间接ELISA分别检测血清中抗LSP-IgM和抗LSP_IgG。用金葡菌A蛋白-ELISA测总抗LSP及夹心法ELISA测循环免疫复合物(LSP-ICs)。根据对照组的结果,本实验中规定以抗LSP-IgM≥1:20、抗LSP-IgG≥  相似文献   
8.
钟晓松  张希衡 《上海医学》1997,20(12):705-708
细胞毒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主要通过细胞凋亡机制。用传统的MTT法探讨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细胞杀伤活性最佳条件,同时采用凋亡荧光染色法(AFS)检测TIL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发现AFS法比MTT法更能准确地反映TIL对靶细胞的杀伤,杀伤率与效靶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89),且该法简单,快速,敏感,重复性好,能同时观察了活细胞,凋亡及坏死三种细胞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小鼠TNFcDNA探针的初步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200025)吴建和,童善庆,胡宝瑜,李彪如,朱佑明,张希衡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是一类主要由单核或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机体内具有重要的免...  相似文献   
10.
根据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培养过程中掺杂肿瘤细胞具有粘附、贴壁的特性,将掺杂的肿瘤细胞通过移孔法清除,使TIL对数生长期至少可提前4d。由于大量掺杂肿瘤细胞在移孔中被清除,解除了肿瘤细胞对TIL的抑制,使增殖倍数有所增加,最高可以达到10倍。比项研究为临床肿瘤病人用TIL治疗打下良好基础,为TIL在手术后及早应用及其安全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