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完善。但由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异地就医现象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存在。与本地就医不同,异地就医在就医管理、医疗保险报销制度、报销比例以及报销及时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主要综述了异地就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关解决对策,逐步改善异地就医患者的就医现状。  相似文献   
2.
笔者实习的医院手术室使用的手术切口无菌保护膜,是将保护膜附着在相同大小(30 cm×45 cm)的防渗漏纸上,使用时将薄膜取下后,就将附着纸和其他医疗垃圾一起丢掉,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附着纸可以在手术中有以下用途。  相似文献   
3.
医学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际,从课堂走向病房的特殊阶段,是学生整体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体现的时期,同时也是其专业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起始阶段。为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笔者就医学生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对112名本科临床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静脉内持续泵入硫酸镁联合尼莫地平防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并比较两种硫酸镁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6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发病48 h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A组)、辅助性硫酸镁治疗1组(B组)、辅助性硫酸镁治疗2组(C组).3组患者均静脉持续泵入尼莫地平(0.017 mg/(h·kg)维持治疗,B组给予硫酸镁0.007 g/(h·kg)持续静脉泵入,C组硫酸镁0.014 g/(h· kg)持续静脉泵入;常规治疗组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输入14 d并每日检测血清Mg2+浓度、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6个月后随访并记录患者the Glasgow Outcome Scale-Extended(GOSE)、Modified Rankin Scale用以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结果 A、B、C组血清Mg2+浓度和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13例、B组7例、C组6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组患者6个月后GOSE、Modified Rankin Scale量表评分结果显示:A组与B、C组的GOSE及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09、4.667,6.222、6.109,P均<0.05);B组与C组的GOSE及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静脉持续泵入硫酸镁联合尼莫地平可防止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减少硫酸镁用量亦可起到改善血管痉挛作用.  相似文献   
5.
病例:患者,男,40岁,因腹痛,停止排气、排便7天,于2012年3月8日人院。人院前7天患者腹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重,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无恶心、呕吐,无周围放射痛,无外伤史。人院前3天在乡镇医院诊断为肠梗阻,给予胃肠减压及灌肠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以“肠梗阻”收入院。体检:腹部饱满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全腹压痛,以上腹部为著,不伴反跳痛,未触及包块,  相似文献   
6.
目的:双膝关节置换术中随机选择一侧置换髌骨,对侧保留髌骨,对比研究髌骨置换与否对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共入选14例双膝骨关节炎患者,28个膝,均为女性,年龄为53~78岁,平均(66.9±7.8)岁,体重指数为(26.3±1.8) kg/m2.随机分组为拟行左侧或右侧髌骨置换和对侧髌骨保留,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 ~12个月.随访时记录患者手术前后双膝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后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有无术后膝前痛及髌骨弹响、有无术后膝关节并发症等.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松动、髌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髌骨置换侧KSS评分由术前的(38.9±22.2)分提高至(92.4±6.7)分,术后较术前KSS增加值为(53.5±20.3)分;保留髌骨侧KSS评分由术前的(38.4±20.5)分提高至(92.1±4.2)分,术后较术前KSS增加为(53.7±21.4)分,两组间KSS评分的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髌骨置换侧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95.4°±13.5°提高至120.4°±8.9°,术后ROM较术前增加为25.0°±14.5°;保留髌骨侧ROM由术前的92.9°±19.1°增加至120.4°±8.4°,术后较术前ROM增加为27.5°±19.4°,两组间ROM的增加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70).术后随访时,患者髌骨置换侧出现膝前痛共3膝(占21.4%),而保留髌骨侧膝前痛共出现2膝(占14.3%),两组间膝前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术后髌骨置换侧出现髌骨弹响共3膝(占21.4%),保留髌骨侧3膝(占21.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髌骨置换侧术后PTA为2.6°±2.6°,保留髌骨侧为3.6°±2.9°,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于髌骨关节面轻中度破坏的骨关节炎患者,髌骨置换较髌骨保留在术后膝前痛、髌骨弹响的发生率、术后关节功能改善及髌股轨迹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