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备受人们关注.此文从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误差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及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亲水性丙烯酸脂植入物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3 1例 3 5眼行非穿透小梁手术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术后随访 ,观察眼压、视力、视野、并发症等情况。其中 5例 5眼单纯行非穿透小梁手术 ,6例 6眼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 ,2 0例 2 4眼术中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及丙烯酸脂植入物 ,随访时间 6~ 2 4个月 ,平均 12 5 4± 4 3 1月。结果 术前口服及点眼药物控制下平均眼压 2 5 1± 7 92mmHg ,术后 1周平均眼压 11 6± 6 79mmHg ,术后 6个月平均眼压 (3 3眼 ) 15 7± 5 78mmHg ,经统计学处理 ,手术前后眼压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前房深度稳定 ,5例有较轻的葡萄膜炎反应 ,术后 1周及 6个月视力较术前无下降 ,术后 6个月复查视野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非穿透小梁手术及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及丙烯酸脂植入物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降眼压效果确定 ,手术并发症少 ,对术后视功能影响小 ,但需要较高的手术技术。长期随访仍属必要。  相似文献   
3.
波阵面像差技术在屈光手术中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波阵面像差技术在眼科临床中的发展迅速 ,已成为评价屈光性手术前后眼屈光状态的重要方法 ,尤其是用以指导个体化切削手术 ,提高术后眼视觉质量 ,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波阵面像差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手术中研究与应用方面的进展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中角膜帽下地塞米松平衡液冲洗与否对术后视觉质量及角膜组织结构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进行双眼SMILE手术的24例(48眼)纳入研究,每例患者随机选取一眼透镜取出后,行地塞米松平衡液冲洗角膜帽下基质腔隙(实验组),对侧眼不冲洗(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7天及1个月对比观察两组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角膜中央厚度(CCT)、眼压(NCT);同时利用共焦显微镜及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对比观察两组角膜上皮细胞、神经纤维、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形态结构。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等各指标有无差异。结果术后第1天、第7天及1个月两组间裸眼视力比较:实验组为4.99±0.07、5.06±0.08、5.05±0.06;对照组为5.01±0.07、5.05±0.08、5.06±0.09;3个时间点两组间裸眼视力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第1天、第7天及1个月的屈光度(SE,D):实验组为0.03±0.49、0.1±0.37、0.02±0.4;对照组为0.09±0.54、0.19±0.48、0±0.52,3个时间点两组间SE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共焦镜检查不同时间点比较:角膜上皮层细胞密度[术前(4578.73±268.40,4539.57±329.25)个/mm^2,术后第1天(4565.21±247.31,4627.23±271.03)个/mm^2,术后第7天(4640.01±246.79,4517.71±281.43)个/mm^2];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前(2541.50±259.59,2443.52±305.58)个/mm^2,术后第1天(2387.01±248.55,2495.27±238.52)个/mm^2,术后第7天(2484.49±223.71,2482.53±323.82)个/mm^2],术前术后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丛术前术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变化;切削界面高反光物两组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角膜前基质细胞密度[术前(789.51±67.17,802.03±67.94)个/mm^2,术后第1天(889.37±60.62,912.27±95.87)个/mm^2,术后第7天(796.67±75.03,818.39±59.65)个/mm^2]在术后第1天、第7天较术前均有增加,但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前基质细胞较术前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后基质细胞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OCT在术后1 d、7 d两组在角膜帽下均未出现明显层间间隙和积液,两组间角膜中央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MILE术中地塞米松平衡液角膜帽下冲洗对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及角膜组织结构形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白内障术后视功能的预测主要涉及以视网膜为起始系统进行视网膜视力的测量,视网膜视力的预测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对各种视网膜视力预测方法进行分类并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比较了各种方法的应用价值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工晶状体材料和功能的不断改进,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近视眼及散光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该手术矫正近视眼的适应证从既往超高度和高度近视眼逐步拓宽,扩大了应用范围,在国内迅猛发展,但其安全隐患不可忽视,有必要强化采用该手术矫正近视眼及散光的规范化,以提升其安全性。本文从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增加设计的精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手持式视网膜视力计大量应用于临床屈光间质混浊的手术病例,以评估它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收集的病例234例(308眼)分为三组,术前2天、术后2周进行视网膜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的测量,分别比较各组中两组数据的符合情况。结果具有Ⅰ、Ⅱ、Ⅲ级晶状体核硬度、Odrich评分1和2分及玻璃体混浊分级Ⅱ级患者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只要屈光间质存有一点能容干涉条纹通过的间隙,视网膜视力计就能发挥它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病理性近视基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理性近视指屈光度高于-6.0D、视力进行性下降、且多伴有眼轴的延长和眼基质的改变等并发症的致盲性眼病。高度近视占近视人群的27%~3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存在种族差异。黄种人比白种人患病率高[1]。对于近视眼病因学的研究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涉及种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9.
共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e,CM)检查是以共焦激光作为光源,进行角膜活体组织学检查,将角膜临床检查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的一项技术.在眼科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角膜病检查方面,更是优越于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检查.  相似文献   
10.
LASIK单区切削与多区切削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LASIK不同的切削方式,矫治高度近视,在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面有无差异,以选择合适的切削程序以减少组织的切削量,矫正更高的屈光度。方法 选择高度近视患者63例(126只眼,屈光度≥-6.00D),按术前屈光状态将其分为二组:A组(66只眼):-6.00D~-9.00D;B组(60只眼):-9.25D~-12.00D。采取两种切削方式单区切削和多区切削,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随诊并分别记录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分析术前、术后的屈光度的改变,裸眼视力的变化,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以及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数据在术后6个月的屈光度,术后1、3、6月平均屈光度变化,术后六个月裸眼视力,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度近视,LASIK手术S-Lasik切削在预测性、稳定性、有效性、安全性方面均优于M-Lasik。而对于部分高度近视且合并角膜组织过薄,不适于单区切削者,在节省角膜组织,防止术后圆锥角膜发生方面M-Lasik优于S-Lasi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