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针配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椎病引起的眩晕,多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近几年笔者采用电针配合静脉注射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儿面瘫的针灸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面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针刺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愈28例、显效11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而对照组治愈20例、显效13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5%(33/4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面瘫患儿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既可显著改善患儿的面瘫症状,又能促使其面部表情肌活动恢复正常,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氯唑沙宗和乙酰氨基酚复方制剂致重度过敏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4 6岁。因肩胛部酸痛 1周 ,自服鲁南贝特 (氯唑沙宗和乙酰氨基酚复方制剂 ) 2片 ,10min后出现颈部微痒不适、畏寒、胸闷、头昏、出汗、心悸、肢麻、口周发紧。 2 0min后被送至急诊室。上述症状更重 ,并感呼吸不畅、腹胀痛、恶心欲吐、恐惧状、濒死感。体检 :血压 80 / 5 0mmHg(1mmHg =0 .1333kPa) ,心率 96次 /min。口唇紫绀、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潮湿、四肢厥冷、末梢紫绀 ,无皮疹。两肺呼吸音正常。立即给氧 ,地塞米松 10mg静注 ,多巴胺 4 0mg静注 ,输液及心电监护。 10min后血压继续下降至 5 0 / 2 2mmHg ,心率 12 0次 /min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房颤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建立适合汉族人群老年房颤患者的华法林给药模型,指导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法:对200例口服华法林抗凝的老年患者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房颤患者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依据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年龄、身高、体质量、合并用药建立华法林稳定剂量计算公式。结果:INR稳定在2.0~3.0之间时,CYP2C9*1/*1基因型患者日均使用华法林剂量(3.87±0.71)mg显著高于CYP2C9*3基因型患者(1.05±0.59)mg;VKORC1-1639AA基因型患者日均使用华法林剂量(2.94±1.03)mg显著低于VKORC1-1639GA/GG基因型患者(5.76±1.12)mg。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华法林稳定剂量公式,建立的回归模型中包含年龄、体质量、合并用药、CYP2C9*3和VKORC1-1639基因型,该模型能解释约56.5%个体间华法林剂量差异。结论:基于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建立的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公式,能帮助指导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SDHVD)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武汉市第六医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60例SDHV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1∶1进行匹配,选取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无心瓣膜病史、心脏彩超检查基本正常者为对照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影响因素,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做重要指标的定量解析。结果 160例SDHVD患者中,单纯主动脉瓣钙化116例,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钙化36例,单纯二尖瓣钙化8例;单纯瓣膜关闭不全66例,狭窄合并瓣膜关闭不全42例,单纯狭窄12例,瓣膜功能正常40例,单纯左心房扩大56例,单纯左心室扩大40例,左心房及左心室均扩大42例,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A)<1者105例,射血分数(EF)比值<0.5者50例。心律失常145例,其中房颤35例,房室(束支)传导阻滞26例,房性/室性期前收缩81例。多因素分析发现,SDHVD相关危险因素有吸烟(P=0.040,OR=2.024)、高血压(P=0.038,OR=2.832)、胆固醇(P=0.000,OR=3.180)。进一步的定量解析提示:胆固醇5.0 mmol/L以上,发生SDHVD的风险会大大增加。结论 SDHVD好发于主动脉瓣,主要表现为瓣膜关闭不全,常合并心房心室的扩大及心脏舒张功能不全。SDHVD常合并有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房颤与房室传导阻滞。SDHVD相关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血清高胆固醇。  相似文献   
6.
庄红  谈学灵  李春华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6):1463-1465
目的评价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使用化疗药物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与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化疗的对照试验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两组相关研究指标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22个研究,总样本量2943例次。PICC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血气胸发生率、血肿发生率等共8项指标方面优于CVC组;在脉管炎发生率、血栓发生率方面CVC组则较优;堵管发生率、导管渗漏率、局部动静脉损伤率、导管漂移率4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输入化疗药物时,PICC较CVC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庄红  陈彬 《现代临床医学》2010,36(4):311-312
氧气疗法通过吸入氧气,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由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缺氧状态.氧气疗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和急救措施之一.为了确保有效、安全给氧,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对此笔者综述如下. 1 氧疗方法对氧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万君  庄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6):956-958
护理作为一个每天都需要做出各种决策的职业,综合能力在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因此,综合能力是高等护理教育毕业生所应具备的能力。病理学作为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也应有意识的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目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即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国外多所院校已施行多年,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对精品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估指标进行实验性探讨,通过对3门精品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以检验评估指标的合理性。结果显示,专家权重模糊综合评估模式具有综合评价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体现较好的区别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重型中间综合征(IMS)患者呼吸支持过程中选择不同气道开放方式对病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入住ICU的重型IMS患者73例,按气道开放方式分为:经口气管插管组22人,常规气管切开组25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组26人,比较各组患者阿托品用量、氯解磷定用量、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时间、留置人工气道时间、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常规气管切开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2±2.5)、(8.6±2.5)d,留置人工气道时间分别为(13.6±2.5)、(13.7±2.1)d,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5.1±2.6)、(15.0±2.1)d,均明显低于经口气管插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IMS患者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有利于其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