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37例(72眼)超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为-10.0~-22.5D,平均为(-16.37±3.12)D,散光为-1.25~-4.25D,平均为(-1.92±0.87)D。结果: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时35例70眼(97.22%)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24眼(33.33%)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行或以上,2例2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术后6个月屈光度(1眼欠矫-1.5D)为(-0.37±0.42)D,散光为(-0.43±0.46)D。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可以有效的治疗超高度近视,而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表层角膜屈光手术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疼痛以及角膜刺激症状的差异.方法 选取行表层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600例(1 200眼),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组、乙醇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组和微型上皮刀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组,比较三组之间的疼痛指数以及角膜刺激症状.结果 术后第1天,PRK组与LASEK组疼痛指数及角膜刺激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pi-LASIK组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天、第3天,PRK组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SEK组与Epi-LASIK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天三组之间疼痛指数以及角膜刺激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表层角膜屈光手术后疼痛是导致患者术后不适的主要因素.手术方式不同,患者术后的疼痛指数以及角膜刺激症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低渗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角膜较薄(角膜基质厚度<400 μm)的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圆锥角膜患者8例(8眼)。所有患眼刮除角膜上皮后,行低渗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患者的矫正视力、屈光状态、最薄处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最薄处角膜的厚度为418.0 μm,刮除角膜上皮后为383.5 μm,交联治疗后12个月为414.0 μm。治疗前角膜顶点的最大K值、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58.2 D、0.52(logMAR)和2 698.5 cells/mm2,治疗后12个月,上述数据分别为58.9 D、0.46和2 685.9 cells/mm2。结论低渗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是治疗角膜厚度<400 μm的圆锥角膜有效、安全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视网膜脱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采用药物液化和机械液化相结合的方法,将20只Albino兔的玻璃体快速液化,然后用高速液流将视网膜冲破形成视网膜裂孔.结果37只眼成功的建立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模型.结论此法可以快速有效的建立视网膜脱离模型,有助于临床研究视网膜脱离的发病机理、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医源性散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准确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散光,首次提出医源性散光的概念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预防治疗医源性散光的方法.方法对724例、1411眼实施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统计术后医源性散光发生率,分析屈光度对医源性散光的影响.结果医源性不规则散光12眼(0.85%),医源性规则散光875眼(62.01%),大于0.5D者379眼(26.86%),症状明显94眼(6.45%),表明屈光度对医源性散光影响明显.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医源性散光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6.
光学助视器中的眼镜助视器已成为低视力患者康复的重要工具,其中近用助视器是最常用的,其优点是有固定或恒定的放大作用,视野大,常为一般放大镜的2~3倍,双手可自由活动,如写字及从事各种操作,可有双眼单视能力,可与放大镜或其它助视器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采用药物液化和机械液化相结合的方法 ,将 2 0只Albino兔的玻璃体快速液化 ,然后用高速液流将视网膜冲破形成视网膜裂孔。结果 :37只眼成功的建立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模型。结论 :此法可以快速有效的建立视网膜脱离模型 ,有助于临床研究视网膜脱离的发病机理、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近用眼镜助视器在低视力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学助视器中的眼镜助视器已成为低视力患者康复的重要工具 ,其中近用助视器是最常用的 ,其优点是有固定或恒定的放大作用 ,视野大 ,常为一般放大镜的 2~ 3倍 ,双手可自由活动 ,如写字及从事各种操作 ,可有双眼单视能力 ,可与放大镜或其它助视器联合应用。我院近年应用于临床 44例。男 2 8例 ,女 16例 ,8~ 84岁 ,低视力的主要病因是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黄斑变性 ,视神经萎缩 ,视网膜病变 ,眼球震颤 ,高度近视 ,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 ,弱视、斜视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角膜白斑或粘连白斑 ,陈旧性视网膜脉…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准确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散光,首次提出医源性散光的概念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预防治疗医源性散光的方法。方法:对724例、1411眼实施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统计术后医源性散光发生率,分析屈光度对医源性散光的影响。结果:医源性不规则散光12眼(0.85%),医源性规则散光875眼(62.01%),大于0.5D者379眼(26.86%),症状明显94眼(6.45%),表明屈光度对医源性散光影响明显。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医源性散光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瓣复位术的临床疗效,探讨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14例外伤所致角膜瓣移位实施复位术,机械刮除或20%酒精破坏上皮,彻底冲洗角膜基质床,充分瓣下冲洗,准确对位角膜瓣。结果:术后随访10例恢复外伤前视力,4例较伤前低,2例有角膜不规则散光,2例发生弥漫性角膜基质炎,无上皮植入、内生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角膜瓣及时重新复位可以良好恢复视功能,但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