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吡哌酸是一种新型的广谱合成抗生素,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与其它抗生素之间未发现交叉现象,与庆大霉素、羧苄青霉素等有协同作用。该药口服吸收良好,分布于全身脏器,其组织的浓度比血液浓度高,主要由尿排出。我单位从1987新进一批阿城制药厂生产的吡哌酸片。为了指导临床的正确用药,根据临床医生的要求,我们用此药自制药物敏感纸片。一年多来共观察188例经血、尿、  相似文献   
2.
我们从1987年11月~1989年3月由6例婴幼儿败血症中纯培养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鉴于曾有本菌感染个例报道,而临床上通常把肠道外标本分离出炭疽芽孢杆菌,并将其以外的本菌属细菌视为污染菌而漏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应答的观察,不但是医疗、保建人员.也是接受疫苗接种者及其家长关注的问题。为了搞清免疫后抗体产生水平高低,及是否感染,以巩固免疫效果和对感染及时治疗,1991年3月,对170名接种者(测定组)和114名未按种者(对照组)、进行 HBAg 和 And-HB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七例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血清型为O_(28)四例,O_(152)二例,O_(164)一例。其中二例O_(152)产生少量气体;有五例与志贺氏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现象,生化反应不分解乳糖或迟缓分解乳糖。无动力,赖氨酸阴性,无气体,侵袭力测定豚鼠角膜炎试验阳性。对庆大、卡那霉素高度敏感,痢特灵、吡哌酸,先锋霉素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七例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血清型为O_(28)四例,O_(152)二例,O_(164)一例。其中二例 O_(152)产生少量气体;有五例与志贺氏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现象,生化反应不分解乳糖或迟缓分解乳糖。无动力,赖氨酸阴性,无气体,侵袭力测定豚鼠角膜炎试验阳性。对庆大、卡那霉素高度敏感,痢特灵,吡哌酸,先锋霉素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女 ,2 7岁。因原发性闭经来医院就诊。查体 :身高 16 8cm,体重 6 5 kg。喉结不明显 ,似有胡须 ,声音较粗 ,腋毛较多 ,双乳房未发育 ,双乳距离宽 ,阴毛呈女性分布 ,浓密。大、小阴唇发育尚可 ,阴蒂肥大 ,有尿道口于其下。B超检查 :盆腔空虚 ,呈男性骨盆图像。未见子宫及卵巢等女性生殖器图像。于会阴两侧探及左侧睾丸 3.5 cm× 1.5 cm,右侧睾丸 3.7cm× 1.5 cm,形态规则 ,未见无声区及结节图象。染色体检查 :核型为 45 ,XY,-13,- 14, t(13:14) (13qter→ cen→ 14qter)。家系调查 :其父母非近亲婚配 ,家族中否认遗传病史。 3个…  相似文献   
7.
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应答的观察,不但是医疗、保建人员,也是接受疫苗接种者及其家长关注的问题。为了搞清免疫后抗体产生水平高低,及是否感染,以巩固免疫效果和对感染及时治疗,1991年3月,对170名接种者(测定组)和114名未接种者(对照组)、进行HBsAg和Anti—HBs测定,现报告如下: 对象及方法一、对象:测定组170人,对照组114人两组均是年龄在3—7岁幼儿园儿童。其中测定组在最近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26岁。曾怀孕3次,均在孕2月内不明原因流产。孕期均无患病及不良因素接触史,亦无外伤史。夫妇体健,非近亲结婚。细胞遗传学检查: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片,G显带分析30个中期分裂相,患者核型均为46,XX,t(3;8)(p25;q13),即46,XX,t(3;8)(3qter→3p25∷8q13→8qter;8pter→8q13∷3p25→3pter)。丈夫核型正常讨论 本例核型属t(3;8)平衡易位。由于患者无遗传物质的丢失,故表型及智力均正常。而3次流产可能与患者染色体平衡易位有关。夫妇之一为平衡易位携带者妊娠时,应做绒毛或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以确定胎儿是否异常。志谢 …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败血症血液中短小芽孢杆菌的鉴定及致病力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从1987年11月~1989年3月由6例婴幼儿败血症中纯培养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鉴于曾有本菌感染个例报道,而临床上通常把肠道外标本分离出炭疽芽孢杆菌,并将其以外的本菌属细菌视为污染菌而漏诊,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一) 病例选择 1.具有败血症体征,由血液中纯培养出本菌。2.分离菌对实验动物有致病力或患者恢复期血清抗体增高。在本课题研究同期,本院共做血培养1497份,检出细菌415株,其中短小芽孢杆菌6株。 (二) 临床资料男5例,年龄4~16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