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内经>阴阳补泻针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总结出五种阴阳补泻针法:阴阳深浅补泻针法、阴阳互引补泻针法、阴阳互治补泻针法、阴阳左右补泻针法、阴阳荥合补泻针法.对五种阴阳补泻针法的技术操作、要领以及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此种<内经>阴阳补泻方法,后世医家又加以润色、发挥,形成了多种补泻方法.该补泻方法是其他复式补泻手法的重要基础手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灸法是以燃烧艾绒而治病。对于艾灸治病的作用机理,现代研究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灸法的物理效应(热效应),灸法的化学效应(药性作用)和灸法的"综合效应"(经络腧穴与艾灸理化作用的有机结合)。其中燃烧时的热效应是产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统计2014年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491例病房针灸会诊情况,分析针灸在综合性医院中的适用概况,为针灸学的临床与科研提供方向和思路。方法:通过病房信息管理系统查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针灸推拿科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会诊记录单与患者入院记录,并进行整理,对会诊病例的学科分布、会诊病症及原发疾病所属系统进行分析,以频数统计。结果:会诊病例中共涉及15个二级学科,其中神经病学、外科学数量最多,共1399例,两者占会诊总量59.00%;会诊病症达111种之多,主要集中在术后并发症、神经脑血管病以及关节肌肉病等方面;会诊病症的原发疾病涉及各个系统,仍以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比较高,三者占会诊病症原发疾病所属系统的73.89%。结论:针灸学科与神经病学、外科学等临床学科相互融合、联系密切,还需加强同儿科学、肿瘤学的合作;针灸在治疗术后并发症及神经-肌肉系疾病方面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4.
5.
气海(Qìhǎi,CV6)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气海属任脉之经穴,为肓之原穴.气海穴之名称出自《针灸甲乙经》.气海穴是临床常用的腧穴,现就近年来对其解剖学与动物实验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张登部(1942—),山东菏泽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当代针灸名家,澄江针灸学派山东再传人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名中医专家等名誉称号。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译文70余篇,主编、参编《针灸疑难奇症医案荟萃》《内经针灸知要浅解》等学术著作10余部,主持研究《灸法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灸法治疗临床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10余  相似文献   
7.
十二经脉"阳经长,阴经短"是王富春教授提出的经络理论观点.从阴阳属性,经脉循行,所属腧穴和原穴以及古代文献四个方面来阐述其理论观点.以此推动经络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廉玉麟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从事针灸教学及临床研究多年,他学识渊博,躬行实践,既能继承前贤之余绪,又有别出心裁之创见,往往于平淡中见奇巧,且擅针药并举,多能得心应手而获显效.尤其对针灸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妇科病等有其独特之处,笔者曾于2006年随师学习,其间耳提面命,受益匪浅,现将廉玉麟老师临床验案数则介绍如下,以供中医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整理研究《黄帝内经》中“肉”字的概念内涵与外延。方法:运用语言学中基于语料库证据的研究方法对《黄帝内经》中的“肉”字进行计数、整理、分析,定量研究“肉”字的频数分布、类型含义等方面的内容。结果:《黄帝内经》中“肉”字共见370次,涉及篇章95篇,单字概念表达了人体肌肉、供食用的动物肉、果肉和肥胖多肉4种意义;双字词及多字词概念共39个,主要表达了肌肉类型、肌肉形态、肌肉疾病等意义。结论:“肉”字在《黄帝内经》中普遍表达肌肉一义,大多数与现代解剖概念中骨骼肌对应,此外还涵盖了一些皮下组织、脂肪及与内脏器官相联系的网膜等肉质组织。对“肉”字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中医基础概念的科学内涵,为中医理论的科学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镇静安神"针法与八脉交会配穴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疗效和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镇静安神法组(观察组)和八脉交会取穴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镇静安神法",针刺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对照组针刺申脉、照海。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针刺前后TCD检测各项脑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的83.3%(25/30)(P0.05);两组症状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经TC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D)、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p)、舒张期血流速度(Vd)均有所增加(P0.01,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除对左侧椎动脉(LVA)舒张期血流速度改善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各指标的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镇静安神法"、八脉交会取穴法均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且针刺对失眠的治疗作用与改善失眠患者脑血流状况有关,但"镇静安神法"的治疗效果较八脉交会取穴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