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塞九项凝血纤溶指标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溶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7例脑梗塞病人的血标本,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ELISA定量分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结果除PT、GMP-140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外(P>0.05),其余七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脑梗塞病人应常规进行APTT、Fib、TT、vWF、FDP、D-dimer、TAT检测,可作为脑梗塞的辅助诊断和溶栓疗效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原因贫血患者183例血象和骨髓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再生障碍性贫血(AA),溶血性贫血(HA)、病原微生物感染性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ACD)的血象和骨髓象的比较分析,以探讨不同原因贫血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方法用CD-1700血球记数仪进行全血分类记数。骨髓形态学检查采用瑞氏染色,普鲁士蓝染色,观察细胞内外铁。结果不同原因贫血在血象和骨髓象方面既有共同点又具有明显不同点。结论对贫血患者的实验室诊断,要从血象和骨髓象上全面分析考虑,方能做出正确的实验室诊断,为临床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BPC)三系同时减少患者的骨髓象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对211例外周血三系细胞同时降低的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涂片,行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 骨髓象检查能明确病因者196例,其中诊断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者55例(26.4%),各种贫血共107例(50.7%),脾功能亢进18例(8.5%),其它16例(7.6%);另15例骨髓无特殊改变。结论: 外周血三系细胞同时减少的患者应作骨髓象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和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栓前状态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正常晚孕组)、正常非孕妇(正常非孕组)各30例及40例妊期高血压疾病(妊高病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D-二聚体(D-dimer)含量等指标。结果: 正常晚孕组及妊高病组PT值均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P<0.01),而APTT与正常非孕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妊高病组中,中、重度妊高病患者vWF、GMP-140和TAT与正常非孕组及正常晚孕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1);妊高病组中,中、重度妊高病者与正常非孕组比较Fbg、D-dimer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且随病情的发展而更加明显。结论: 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及妊高病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且存在明显血栓前状态。产前测定凝血功能及血栓前状态指标,对妊高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种血清酶活性联合检测对诊断和鉴别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速率法检测121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3种血清酶。结果3种血清酶联合检测其平均阳性率以肝癌最高为66.0%,其次胃癌组43.3%,直肠癌组39.0%,肺癌组34.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血清酶活性联合检测,提高了临床检测肿瘤的敏感性、有效性。在疗效监测方面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浓度D-二聚体(D-D)血浆稀释8倍时的错误结果,探讨高浓度D-D血浆检测时的最适稀释倍数。方法:将D-D标准血浆稀释成连续的6个稀释度进行标准曲线的制备,再将D-D标准血浆和高浓度血浆分别在机内和机外稀释2倍、4倍、8倍,再在定标后的血凝仪上进行检测,D-D报告结果机内模式仪器自动乘以稀释倍数,机外需人工乘以稀释倍数换算,最后比较机内和机外2种稀释模式的结果差异以及各稀释倍数与原液的结果差异。结果:D-D标准曲线呈一"S"型曲线。机内8倍稀释与机外2倍稀释后的D-D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倍稀释与原液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稀释模式下相同稀释度之间的结果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D-D血浆稀释倍数愈大,结果差异愈明显,选择能够检出的最小稀释倍数是高浓度D-D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免疫分型及肿瘤细胞骨髓转移的鉴定。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使用常规8种CD分子抗体和二种CK分子抗体,测定39例AL免疫表型和10例肿瘤细胞骨髓(BM)转移的免疫表达。结果免疫分型与FAB形态学分型有较高的符合率,也存在CD抗原在淋系或髓系交叉或反向表达。3例AL应用FAB形态学难以定型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得到了鉴定。10例肿瘤细胞骨髓转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得到了诊断。结论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可以弥补FAB形态学对白血病分型的不足,尤其是应用FAB形态学难以分型的AL及肿瘤细胞骨髓转移的鉴定,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细胞化学染色在急性白血病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化学染色法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诊断分型的价值。方法: 骨髓涂片常规瑞氏染色,细胞化学染色包括过氧化物酶(POX)、特异性酯酶(CE)、非特异性酯酶(NAE)(即α-醋酸萘酚酯)、糖原(PAS)(即过碘酸雪夫)染色。结果: POX、CE、PAS可区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NAE加氟化钠抑制试验对区分粒系和单核系白血病有重要意义。细胞形态学对AL的确诊率为74.69%,加做细胞化学染色可将诊断率提高到90.1%。结论: 细胞化学染色对AL的确诊分型和鉴别诊断是不可缺少的客观指标,可以明显提高AL的诊断率,且方法稳定,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检查了DC-15XC定喘固本浸药衫浸渍液的急性毒性、过敏性、刺激性,在允许的最高浓度、最大容量下,该浸渍液的小鼠、兔的最大耐量分别是人的320倍和130倍.在该剂量条件下未发现受试动物的体重、凝血时间、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以及肝、心、肾、脾等实质性脏器的显著改变.刺激试验、过敏试验均获阴性结果.提示该浸渍液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制备高纯度、高生物活性的的日本血吸虫卵分离方法。 方法 将匀浆后的血吸虫感染的兔肝组织悬液分级过滤,再将滤液离心,去除组织碎片,分离的虫卵再次经过325目分样筛过滤,收集筛上虫卵,最后将收集的虫卵用密度1.070的Percoll分离液梯度离心,吸取下层Percoll液中的纯化虫卵;显微镜观察分离虫卵的纯度,吖啶橙染色观察虫卵的死活,环卵沉淀试验鉴定虫卵的分泌活性。 结果 每个肝脏获得约1克左右的虫卵,分离的虫卵纯度高,吖啶橙染色和环卵沉淀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活虫卵比例高、生物活性好。 结论 该虫卵分离方法操作简单、用时短、效果好,分离的虫卵完全满足各种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