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0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在肌强直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肌强直病患者均进行常规针电极EMG、神经传导速度(NCV)、F波的检查。结果:20例肌强直病患者均有肌强直放电,NCV及F波均正常;其中6例先天性肌强直病患者EMG轻收缩平均时限及电压均正常,重收缩时呈干扰相;另14例患者EMG轻收缩时平均时限缩短及电压降低,重收缩时呈病理性干扰相,EMG呈肌原性损害。结论:EMG在肌强直病诊断及分类诊断中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费瑜  宋春莉  刁鸿英 《广东医学》2006,27(4):510-51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瘦素(LP)水平的变化及急诊PCI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老年正常对照组、老年AⅧ患者及急诊PCI后即刻,6h,24h血清LP水平。结果 老年AMI患者血清LP水平明显高于老年正常对照组,急诊PCI后即刻,6h,24h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PCI组。结论 LP参与了老年AMI患者的痛理过程,急诊PCI可影响老年AMI患者LP的变化,急诊PCI后给予相应治疗以降低LP水平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电生理学和病理学表现,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主要分为两种亚型:(1)脱髓鞘型,即以节段性脱髓鞘为主的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2)轴索型,即以轴索损害为主的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1]。这两种GBS亚型的发病率不仅存在地理分布差异,而且具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T型分叉血管对RGD肽对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在涂层材料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PEG-PLA-PGL)表面黏附稳定性的影响。为该材料作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涂层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材料(PEG-PLA-PGL)分为两组:RGD组(表面共价接枝人工合成的RGD三肽)、对照组(共聚物组),然后在两组材料表面种植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EC,并在固定常流条件下观察比较在T型管不同位置、不同流速下RGD肽对材料表面细胞黏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作用4 h后,在共聚物组及RGD组T型管分叉前(A)、分叉后(B)、分叉(C)三处位置上EC细胞残余率在最大流速(0.8 m/s)下分别为(14.98±1.45)%vs.(17.38±2.52)%、(10.06±2.12)%vs.(14.25±2.03)%、(11.08±2.18)%vs.(13.27±1.89)%。发现三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共聚物表面结合RGD后,细胞残余率明显增加。但是无论在对照组还是在RGD组,T型分叉前A位置EC细胞残余率都要比分叉及分叉处的细胞残余率高(P<0.05)。结论 RGD可以提高EC在共聚物材料表面的黏附稳定性,但是T型分叉对EC的黏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皮神经干刺激的节段性体感诱发电位(DSEP)在股外侧皮神经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表面电极置于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区,分别在刺激的对侧头部体感区记录,主要分析一级感觉皮层原发反应P1绝对潜伏期和波幅.结果 在临床诊断为股外侧皮神经炎的54例患者中,47例异常,异常率为87.0%.结论 DSEP对股外侧皮神经炎是一种有效而灵敏的客观检测方法,弥补了临床上的不足,因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治疗前后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分子在高脂血症患者中的变化。方法:测定了21例高脂血症患者(普伐他汀治疗组10例;控制饮食治疗组11例)治疗前后血脂、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变化。结果:普伐他汀治疗组在治疗后除血清脂质有意义地下降外(P<0.001),血清ICAM-1有意义地升高(P<0.05)。结论:ICAM-1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为人类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HL-60细胞用20 μmol·L-1氟伐他汀处理,观察细胞分化的形态学改变。20 μmol·L-1氟伐他汀处理HL-60细胞72 h后测定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能力,5 d后进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计算分化细胞百分率。结果:经氟伐他汀处理的HL-60细胞,胞体较小,核/质比例降低,核呈扭曲折叠状或分叶状,细胞质内出现特异性颗粒及空泡样改变,部分细胞已分化为较成熟的细胞。用氟伐他汀处理的HL-60细胞NBT还原能力(A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阳性对照组全反式维甲酸(ATRA,10 μmol·L-1)的作用大致相当。经20 μmol·L-1氟伐他汀处理5 d的HL-60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在作用液中加入氟化钠未能抑制该种阳性反应。结论:氟伐他汀可使HL-60细胞分化为较成熟的细胞,提示氟伐他汀可能成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患者大脑皮层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0例痉挛性斜颈患者刺激正中神经后体感诱发电位(SEP)的P22、N30波潜伏期及P22、N30波幅进行比较分析,30例正常对照组仅在颈部主动向右侧扭转时对双侧P22、N30波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SEP P22、N30潜伏期正常,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部扭转方向的对侧大脑半球前中央区的P22-N30波幅比明显高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前中央区记录的双侧P22-N30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EP P22、N30潜伏期正常提示传导通路结构完整,头部扭转方向的对侧大脑半球前中央区的P22-N30波幅比明显高于对侧,提示患者对侧大脑皮层前中央区电活动存在异常的兴奋及抑制,即抑制性减弱,兴奋性增高,N30记录的是刺激正中神经SEP中长潜伏成分,可能来源于运动辅助区,进一步提示患者存在感觉-运动整合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