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F蛋白与多发性腺瘤样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甲基化在慢性HCV感染中的关系。方法 收集慢性HCV患者(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CHP)的血样,检测F抗体(F antibody,F-Ab)的阳性率并且分成两组(F-Ab(+)CHP组、F-Ab(-)CHP组),收集健康者的血样作为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分别用HCV Core/F蛋白刺激,72 h后,分别提取DNA,用二代测序检测APC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分析各组APC基因甲基化程度的差异。结果 APC基因甲基化程度在F-Ab(+)CHP组、F-Ab(-)CHP组及健康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185,P<0.001),F-Ab(+)CHP组APC基因甲基化程度高于F-Ab(-)CHP组,健康对照组最低(均有P<0.05);三组样本PBMC分别经Core/F蛋白体外刺激后,APC基因甲基化程度各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Core蛋白与F蛋白共刺激组细胞APC基因甲基化程度高于F蛋白刺激组,Core蛋白刺激组为最低。结论 在慢性HCV感染患者中,HCV F蛋白的产生能够影响APC基因甲基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以其高慢性化、高肝纤维化和高肝细胞癌发生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综述拟概述HCV感染和治疗、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gene,PD-1)高表达与免疫应答在HCV感染中的关联。在抗-HCV治疗中,提高免疫细胞调控能力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慢性HCV感染中,有功能障碍的HCV特异性CD8+ T细胞上PD-1表达水平升高,阻断PD-1/PD-L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信号后,T细胞调控功能部分恢复;PD-1/PD-L1信号的增强,不仅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还影响CD8+T细胞的分化。临床上,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后,抗-HCV免疫应答水平增强。因此,加强对HCV感染诱导PD-1高表达的机制和HCV特异性T细胞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研究,将有助于促进慢性HCV感染的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的研发,并最终改善HCV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立论依据】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最终共同转归,减缓或阻止肝纤维化进程是重要的治疗对策,开展抗纤维化治疗有重大意义。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是肝纤维化时ECM的主要来源细胞。因此,肝纤维化的主要效应细胞HSC成为抗纤维化治疗的“靶细胞”。临床上常用的水飞蓟素制剂为国产益肝灵片或德国进口的利肝隆胶囊剂,但由于水飞蓟素的低溶解性问题影响了其临床疗效,可采用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增加靶向性。本实验旨在探讨不同粒径分布的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载药体系的肝靶向性,并探讨水飞蓟素在TGF-β1刺激HSC-T6增殖中对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 【设计思路】 (1)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探讨粒径与靶向性之间的相关性;(2)体内实验观察该载药体系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3)探讨水飞蓟素的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实验内容】 以水飞蓟素为模型药物,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通过处方优化制备合适粒径的SIL-SLN并具备较好的趋肝性;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比较SIL与SIL-SLN的治疗作用;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评价细胞增殖情况;进行细胞凋亡与相关蛋白的表达的检测。 【材料】 AnnexinV FITC 试剂盒;ALT、AST试剂盒、TGF-β1、Smad2/3、Smad7等抗体。 【可行性】 前期采用Box-behenken效应面实验设计优化了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并对所制备的固体脂质纳米粒进行了形态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在230 nm左右,为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创新性】 (1)构建不同粒径分布的固体脂质纳米粒载药体系,考察粒径与静脉注射吸收程度的相关信息,探讨肝靶向的影响因素。(2)研究载药固体脂质纳米粒在肝星状细胞的转运机理以及细胞转运与靶向性的内在联系,并通过药效学实验和分子水平检测进行验证,为中药抗肝纤维化药物新剂型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F蛋白的产生与负性共刺激分子2B4在慢性HCV感染中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慢性HCV患者(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CHP)的血液样本,检测F抗体(F antibody,F-Ab)的阳性率并依据结果分成(HCV-F(+)组、HCV-F(-)组)两组,收集健康者的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分离并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收集各孔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B4抗体阻断前后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2B4抗体阻断前,HCV患者PBMCs中IFN-γ和IL-4分泌水平均较健康组高(均有P<0.05),且HCV-F(-)组分泌IFN-γ水平高于HCV-F(+)组(F=1.908,P=0.020),而IL-4分泌水平低于HCV-F(+)组(F=1.342,P=0.009)。2B4抗体阻断后,健康组中IFN-γ和IL-4水平较阻断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CHP IFN-γ分泌水平较阻断前升高(F=1.214,P=0.003),且HCV-F(-)组升高程度高于HCV-F(+)组(F=1.434,P=0.009);而IL-4分泌水平较阻断前明显降低(F=1.505,P=0.015),且HCV-F(-)组降低程度低于HCV-F(+)组(F=1.444,P=0.032)。结论 在慢性HCV感染中,F蛋白的信号调控机制与负性共刺激分子2B4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