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腘动脉损伤探查术中预后的判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后,腘动脉远断端血流情况与伤肢转归的关系。方法:结合解剖和血流动力及生理学知识,通过13例术中探查,用肝素盐水灌注、轻柔按摩血管和切开3种方法。抽出腘动脉远断端血管内的血栓,根据损伤远端血流情况,判定小腿血管内血栓形成与否。结果:膝部软组织损伤轻,膝关节周围侧支循环佳,腘动脉远断端血栓取出后有活动出血的,伤肢可顺利成活,否则伤肢难以保全。结论:探查术中远断端血栓取出后的血流情况,是决定即刻截肢抑或保肢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椎板间扩大开窗配合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其中尤以退变性椎管狭窄最多.手术减压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传统的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常使脊柱的稳定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医源性腰椎不稳及术后硬脊膜粘连.为了避免术后腰椎不稳和硬脊膜粘连,我院自1993年10月采用椎板间扩大开窗结合术后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3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00例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不同种类手术入路方案治疗(前外侧80例、外侧50例、后外侧70例、后侧入100例和小切口100例的入路方案),记录其术前、术后2、4、8、24周的Harris评分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前外侧、外侧、后外侧、后侧和小切口的入路手术方案治疗患者术后恢复率分别为90%、93%、96%、100%、100%。结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案,会有不同的效果,但是后侧入路和小切口入路两种方案,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水泥(PMMA)强化后椎体钉穿透单侧椎体固定的可行性。[方法]选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32个,按骨密度分为骨质正常组和骨质疏松组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组为骨水泥(PMMA)强化后椎体钉穿单侧椎体皮质固定;对照组为无骨水泥强化,椎体钉穿透双侧椎体皮质固定。应用螺钉拔出实验,记录螺钉最大拔出力。[结果]在骨质正常组中,PMMA组和对照组拉出力分别为1758.42±32.63N和843.25±65.35N,增加109%±33%。在骨质疏松组中,PMMA组和对照组拉出力分别为811.19±188.58N和374.21±77.66N,增加122%±56%。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PMMA固化椎体钉,减少手术并发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将人文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临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临床技能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和实践技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已成为常见多发病,有学者统计,在我国人口中约有83.9百万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1].在不经意中造成脊柱骨折的病例越来越多,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已成为外科干预的首选方法[2],其近期止痛效果获得公认.但由于PVP只是将骨水泥注入病椎内增加了椎体的刚度,而不能恢复病椎的丢失高度及改善脊柱的生物力线,使其远期疗效大受影响.我们采用中医手法使压缩楔变的椎体恢复形态,同时经皮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获得优于单纯PVP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并作粗浅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01年10月~2006年5月,分别对88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46例(PVP手术组),保守方法治疗42例(保守组),并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结果]手术组术后1年内有9例相邻椎体骨折;保守组术后1年内有3例相邻椎体骨折。统计学方法采用生存分析并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结果,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未再发骨折率为80.4%,与保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椎体压缩后楔形变,导致脊柱生理曲度改变,伤椎骨水泥强化后强度过大,尤其在发生灌注剂渗漏时,椎间盘功能下降,伤椎对其相邻椎体产生的不良应力导致了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率的增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应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老年患者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于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断为腰椎椎管狭窄症的7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内镜组行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及椎管扩大减压术(n=38),开放组行开放腰椎间盘切除及椎管扩大减压术(n=35)。对比临床指标及术前,术后第1、3、6、12个月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末次随访时优良率,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VAS、ODI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3个月VAS评分以及术后1个月ODI评分均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Macnab评分标准,内镜组优良率为89.47%,高于开放组的88.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开放组出现切口相关并发症2例,内镜组无切口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脊柱内镜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髌骨置换与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后疗效.[方法]收集1966~2010发表的所有比较髌骨置换与不置换髌骨伞膝关节置换后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关于置换后再手术率、前膝痛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各种评分系统测评的膝关节评分的改善,并作系统评价.[结果]1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 473例膝,置换髌骨与未置换组的再次手术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相对危险度=0.54,95%可信区间为0.35~0.84);未置换髌骨组再次接受手术的概率比较大.置换髌骨与未置换组的置换后前膝疼痛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相对危险度=0.53,95%可信区间为0.39~0.71).置换髌骨与未置换组的术后患者满意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相对危险度=1.14,95%可信区间为0.74~1.76).置换髌骨与未置换组的术后K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加权均数差=1.15,95%可信区间为-0.23~2.53).[结论]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远期随访再手术率、置换后前膝痛发生率低于未置换髌骨组,患者满意率及置换后膝关节KSS评分方面,两种髌骨处理方式无显著性差异.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差异较大,对此结论的解释应保持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