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T波的动态变化与左心室功能之间的关系。方:56例前壁Q波型AMI患者,其中T波由倒置转为直立,即T波正常化38例,T波持续直立4例,T波持续倒置14例。AMI后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彩色心室壁动力分析和超声学定量技术检测室壁运动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状况。结果:T波持续倒置组血浆肌酸肌酶(CK)峰值明显高于直立组,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峰值排空率(PER)和射血分数(EF)显著低于T的持续直立组。且T波正常化越早左心室功能恢复得越好。T波持续直立组血浆CK峰值高于T波直立各亚组和T波持续倒置组,而FS、EF和PER均显著低于各亚组。结论:AMI后12个月异常Q波导联的T波动态变化能用于评价左心室的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内科保守治疗疗效。方法 对96例UA患者入院后给予1周低分子肝素钙、阿斯匹林、消心痛、恬尔心或倍他乐克等抗凝、抗血小板和抗心绞痛治疗,监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和心率,计算血压心率乘积。结果 79例(治疗组Ⅰ)心绞痛得到控制,其中显效56例(70.8%),好转20例(29.2%);余17例(治疗组Ⅱ)仍有心绞痛发作,故采用内科强化治疗,其中显效4例(23.6%),好转10例(58.8%),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2例(11.7%),死亡1例(5.9%)。结论 内科保守治疗能够使低危险组患者和中危险组大多数患者心绞痛症状得到控制。高危险组患者内科治疗疗效差.需做急诊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3.
孙学枝  王秀萍  华新东  鲍静 《广东医学》2011,32(21):2858-2859
目的 评价灯盏生脉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72例UA随机分为灯盏生脉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灯盏生脉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治疗3个月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绞痛再住院、心肌梗死和猝死发生率.结果 治疗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45岁以上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发病特点,以提高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45岁以上女性AMI患者256例及同期住院的45岁以下女性AMI24例,并对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病死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45岁以上女性AMI组高胆固醇血症112例(43.75%),其总胆固醇[(6.27±0.19)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5±0.46)mmol/L],水平明显高于45岁以下女性AMI组.与45岁以下女性AMI组相比,45岁以上女性AMI非典型胸痛者多见,合并心力衰竭及死亡率均高于45岁以下女性,分别为19 3%:6.8%,8.2%:0%.结论:45岁以上女性AMI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高,胸痛症状不典型,心力衰竭及死亡率高,具有与45岁以下女性不同的临床特点,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5.
孙学枝  焦鸿飞  鲍静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0):1005-100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3例急性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患者中胸痛为最多见的临床表现,其次为腰背部、上腹部疼痛,少数病例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男性较女性多见,男女比例2.1:1。高血压病是AD发生的最常见原因,占67.4%;超声心动图、增强螺旋CT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确诊率并能准确定位。结论 AD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男性多于女性,高血压病与AD形成有明显相关性,超声心动图、增强螺旋CT可提高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不同时间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 1999年 1月 1日 - 2 0 0 1年 9月 30日间在本院住院符合AMI诊断标准及溶栓指征的患者。共 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 ,年龄 (5 9.78± 6 .6 7)岁 ;对照组 10例 ,年龄 (5 7.6 7± 5 .34)岁。取静脉血测定NO、NOS浓度。结果  (1)AMI组在溶栓前NO、NOS浓度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 ;(2 )与对照组比较 ,溶栓后无论血管再通与否 ,各时间窗NO、NOS均高于正常值 ,差异有显著性 ;(3)再通组较对照组NO、NOS高 ,但仅在 0 .5h、3h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NO、NOS在AMI发生后升高 ,溶栓治疗后仍高于正常 ,持续时间较长 ,可能为机体的一种反馈性保护机制。溶栓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
孙学枝  谢新风  焦鸿飞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1):928-929
目的评价肺栓塞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对2004年2月~2006年10月入院并确诊的21例肺栓塞的诊断方法、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21例肺栓塞患者中,低氧血症96%,心脏超声典型改变的76%,增强多排CT敏感性95.8%,接受溶栓治疗3例中无1例死亡,接受抗凝治疗16例中1例死亡。结论肺栓塞的发病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尽早溶栓及抗凝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随访结果。方法随访78例经射频消融的AVNRT患者术后平均4年的结果。结果随访最长时间7年,最短2年,平均(4±3.0)年。消融即刻成功率100%。1例消融放电中出现房室传导阻滞(AVB),停止放电后恢复正常;1例术后2小时发生Ⅰ°AVB,2个月后发展为Ⅲ°0AVB,安装起搏器4个月后房室传导恢复正常;2例分别于术后2、26周复发。结论房室传导阻滞是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术中严密观察腔内心电图改变,出现AV延长及阻滞时及时停止放电,常可恢复。术后较快出现I传导阻滞者有发展Ⅲ°AVB可能。复发者经再次射频消融可根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住院确诊的48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中呼吸困难27例(56.2%),胸痛5例(10.4%),低氧血症48例(100%),心电图呈典型SIQⅢTⅢ12例(25%),血浆D-二聚体共检测12例,〉500μg/L12例(100%),超声心动图有典型改变32例(66.7%),肺血管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48例(100%),误诊5例(10.4%),溶栓治疗9例(18.7%)。结论 PTE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选择143例6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及心电图检查,样本平均动脉压(MAP)〈113mmHg,≥113rnutHg分为两组,再以脉压≤60mmHg,〉60mmHg分为两个组。结果随着脉压增加,心肌肥厚,心电图异常均逐渐增加,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电图的相关性较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