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亚低温脑保护在颅脑重症患者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85例颅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3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亚低温治疗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于伤后24 h内接受轻度低温治疗,直肠温度维持在33~35℃,颅内压在20 mm Hg以上或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高行CT检查,以确定是否有颅内血肿形成或脑水肿加重.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根据COS预后评估系统评价2组患者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亚低温组恢复良好11例、中残15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7例,恢复良好率为25.58%(11/43);常规治疗组恢复良好6例、中残6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10例,恢复良好率为14.29%(6/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P<0.05).结论 亚低温具有减轻颅脑重症患者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可提高颅脑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并发供血动脉近端动脉瘤(APIA)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了352例AVM病人,按有无APIA,分为Non-APIA组(321例)和APIA组(31例),比较2组性别、年龄、AVM的血供和大小、引流静脉类型,是否出血及出血部位,并进行多因素分析。对于AVM合并APIA的病人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血管内治疗组、手术治疗组及手术+血管内治疗组,对不同治疗方式供血动脉、动脉瘤最大径、AVM最大径、治疗后再出血率及GOS预后评分进行比较。结果:APIA组病人年龄高于Non-APIA组(P<0.01),后循环供血率51.6%(16/31)明显高于Non-APIA组的22.7%(73/321)(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及AVM血供均为API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内治疗、手术治疗、手术+血管内治疗3组病人动脉瘤的供血动脉、动脉瘤最大径、AVM最大径、术后再出血率及GOS预后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越大发生APIA的可能性越高,后循环供血的AVM越容易并发APIA,在优先处理动脉瘤的原则指导下,手...  相似文献   
3.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核内的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参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炎症反应,近年来研究表明HMGB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血浆或脑脊液中HMGB1即可明显升高,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在整个炎症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介导作用。同时在动物模型中应用HMGB1抑制药物,可以明显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疾病预后。这些发现使HMGB1逐渐成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重要评价指标及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