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钡硬餐X线检查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胃运动的X线检查方法。方法 临床拟诊FD 40例为观察组 ,正常人 2 8例为对照组。采用自制低钡硬餐 ,在X线透视下观测对比两组胃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胃蠕动波的起始时间、间隔时间和波幅、胃窦的反推运动及胃排空时间。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FD患者胃容受性舒张差 ,紧张性收缩出现率低且弱 ,蠕动波起始时间延迟 ,间隔时间长 ,波幅低 ,反推减少 (P <0 .0 5 ) ,胃排空时间延长 (P <0 .0 1)。结论 低钡硬餐X线检查是诊断FD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同轴活检技术,进行CT引导下肌肉骨骼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T引导下同轴技术穿刺活检肌肉骨骼肿瘤26例,同轴套管针于穿刺点按预定角度、深度快速穿刺,针尖至肿瘤边缘内或近穿刺点1/ 3处,经同轴套管针置入自动活检针,适度改变同轴套管针方向,不同角度、深度对肿瘤进行切割,取材,固定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26例患者穿刺成功率100%,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率92.3%(24/26),无1例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同轴技术肌肉骨骼肿瘤穿刺活检,可多次、多点取材,提高阳性率以及正确诊断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项技术简便易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3.
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症状,可原发,也可继发.量可少可多,少者涕中带血,多者可休克致死.对出血较多者应尽快找到出血部位、原因,进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塞综合征合并静脉栓塞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白塞综合征并静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白塞综合征患者下肢静脉血栓较上肢多见 ,以中等以上静脉阻塞为主 ,治疗以足量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 ,免疫抑制剂一般首选环磷酰胺 ,本组 10例显效 8例 ,有效 2例。结论 对于静脉血栓患者临床除了考虑其它系统性疾病外 ,应想到白塞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的效果和并发症原因。方法采用全麻,经股动脉入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导引导管先于载瘤动脉放置支架封堵动脉瘤口,然后经支架网眼在微导丝引导下,置微导管头端于动脉瘤腔内行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腔,每个动脉瘤腔放置1~6个弹簧圈不等,每送入一根弹簧圈后都例行造影检查,直到瘤腔致密填塞为止。结果14例宽颈动脉瘤患者,13例在支架辅助下,弹簧圈致密填塞,其中1例使用LEO支架辅助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左侧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术后造影无出血,但是患者于术后9h再次珠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另1例也是使用LEO支架辅助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左侧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时,头端滑脱至动脉瘤腔内,其余部分逆行堵塞载瘤动脉致脑缺血昏迷,经抢救无好转自动出院。使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治疗4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在扩展了栓塞动脉瘤适应症的同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但是,由于它是一种不开颅、创伤小、恢复快的技术操作,对宽颈动脉瘤来说,该项介入治疗技术仍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Mark V ProVis^TM注射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ark V ProVis^TM注射器在对全身不同部位进行DSA检查时的技术参数。方法自2003年9月使用该注射器以来,共进行不同部位DSA检查2055次,其中男性271人,1355次,女性140人,700次,年龄在18—82岁之间,平均年龄50岁。结果以被检查部位血管充盈良好、造影剂无返流、各时相显影清晰、符合诊疗要求为标准,参照X光片分级方法进行分级,其中甲级1870次,占总数的91%,乙级185次,占总数的9%,无丙级现象,所有病例在检查过程中无意外发生。结论Mark V ProVis^TM坐地分体式高压注射器为流率型,在对全身不同部位进行DSA检查时,根据不同部位的特点、导管类型、设备性能和血管病变的性质,选择一定的技术参数,才能充分发挥注射器的性能,为介入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7.
寇志平  娄雪磊 《临床医学》2010,30(11):59-60
目的探讨双导管技术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全身麻醉,经股动脉入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监视下,经导引导管先置1根微导管头端于动脉瘤腔内,再经微导管放置适当的标准成蓝弹簧圈后先不解脱,然后经导引导管再置1根微导管头端于动脉瘤腔内,并通过后1根微导管向动脉瘤腔内填塞大小不等的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每个动脉瘤腔放置1~6个弹簧圈不等,每送入1根弹簧圈后都例行造影检查,直到瘤腔致密填塞为止。最后再解脱成蓝弹簧圈。结果 16例宽颈动脉瘤患者,15例填塞满意,1例患者有1根弹簧圈头端脱入载瘤内约2 mm,观察半个月无明显并发症后出院。结论双导管技术在扩展栓塞治疗动脉瘤范围的同时,也有发生弹簧圈脱出的风险。但由于它是一种不开颅、创伤小、恢复快的技术操作,对于宽颈动脉瘤患者来说,该项介入治疗技术仍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球囊辅助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采用全身麻醉,经股动脉入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监视下,先经导引导管放置不可脱球囊于载瘤动脉瘤开口处,然后在微导丝引导下,再置微导管头端于动脉瘤腔内。在行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前,先在透视下用低浓度造影剂缓慢充盈动脉瘤开口处的球囊,使其暂时闭塞载瘤动脉与动脉瘤颈开口后,通过预先放置的微导管用合适的弹簧圈填塞动脉瘤囊,然后抽出球囊内的造影剂,恢复血流后行造影检查,确认所致弹簧圈稳妥后再解脱。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弹簧圈填塞满意为止。结果 10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在球囊辅助下弹簧圈均填塞满意,其中1例在栓塞左侧后交通动脉开口处宽颈动脉瘤结束撤出球囊复查造影时,发现半环弹簧圈突出载瘤动脉内,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在扩展了栓塞动脉瘤适应证的同时,也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但是,由于它是一种不开颅、创伤小、恢复快的技术操作,对宽颈动脉瘤来说,该项介入治疗技术仍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X线下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X线下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X线透视监视下经口腔引入超滑导丝、导管,交换球囊导管,将球囊中部置于食管吻合口处,逐渐充盈球囊至“腰征”消失,持续3~5min,反复2~3次,抽瘪、回撤球囊,重复造影判断扩张效果及临床症状缓解状况。结果86例患者共进行216次球囊扩张,平均2.5次,成功率100%;术后患者即时吞咽困难症状缓解率100%;即时行食管钡餐造影,无一例穿孔和粘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吻合口直径8~12mm 15例,>12mm 71例;术后3个月Cwikiel吞咽困难分级平均0.6级,患者感觉吞咽困难症状缓解78例,有效率约占90.7%(78/86);术后12个月Cwikiel吞咽困难分级平均1.1级,患者感觉吞咽困难症状缓解67例,有效率约占77.9%(67/86)。结论X线下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简单、安全、治疗效果理想,可反复操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食管胃吻合口狭窄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应用同轴活检技术,进行CT引导下肌肉骨骼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T引导下同轴技术穿刺活检肌肉骨骼肿瘤26例,同轴套管针于穿刺点按预定角度、深度快速穿刺,针尖至肿瘤边缘内或近穿刺点1/3处,经同轴套管针置入自动活检针,适度改变同轴套管针方向,不同角度、深度对肿瘤进行切割,取材,固定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26例患者穿刺成功率100%,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率92.3%(24/26),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同轴技术肌肉骨骼肿瘤穿刺活检,可多次、多点取材,提高阳性率以及正确诊断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项技术简便易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