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于1896年发现的一种脑细胞逐渐减少的疾病,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痴呆是一种与认知功能下降相关的症侯群,其主要症状包括:记忆力丧失,判断能力障碍,认知困难,语言丧失以及日常自理能力下降,使得患者在某种意义上丧失了人的特征。AD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都很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AD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加之晚期患者多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神经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严重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非常严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凝聚态淀粉样蛋白(Aβ1-40)诱导的模拟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观察Aβ1-40对Wister大鼠行为学及病理的改变,以及皮下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淀粉样蛋白(Aβ1-40)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立正常组、拟AD模型组、盐水治疗对照组及IGF-1治疗组共4组。采用凝聚态Aβ1-40进行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建立拟AD大鼠模型,术后第二天治疗组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ml/kg)和IGF-1(50μg/kg)。造模2周后4组分别进行水迷宫行为学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药3周后行病理学检查(包括HE、刚果红)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海马CA1区Aβ1-40的表达。结果 IGF-1组与拟AD模型组比较,定位航行试验第3天开始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在空间探索试验中,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明显增多(P<0.01)。拟AD模型组和盐水治疗组海马点附近可见颗粒细胞带明显受损,弥漫性胶质细胞浸润,局部神经元大量缺失,细胞排列疏松紊乱,IGF-1组海马注射区可见颗粒细胞带轻度受损,神经元排列尚规则,与模型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组大鼠海马CA1区Aβ1-40的表达,与拟AD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生理盐水对治疗没有影响。结论凝聚态Aβ1-40海马注射可以模拟AD的学习记忆障碍和神经元损伤等行为学和病理学特征。IGF-1减少海马CA1区Aβ1-40的表达,减轻凝聚态Aβ1-40对大鼠海马的病理损害,有显著改善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病理改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脑的广泛神经细胞脱落、神经细胞外老年斑(senile plague,SP)沉积和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VT)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神经退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精神状态衰变,包括记忆、智力、定向、判断能力、情感障碍和行为失常甚至发生意识模糊等。AD严重地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老龄化社会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凯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0-2002年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5名。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凯时,连用10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7.3%和72.9%(P<0.05)。治疗后全血和血浆粘度,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地尔可以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全血及血浆粘度,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缓解症状,疗效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老年与非老年2型糖尿病在病情、合并症和代谢方面的异同。方法:180例2型糖尿病人被分成≥60岁发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组91组),<60岁发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组(2组),<60岁的的非老年2型糖尿病组(3组)。观察并比较空腹血糖、尿糖、血脂、血尿素氮、血尿酸及合并症情况。结果:3组的尿糖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P<0.01),1组的血尿酸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1、2组的甘油三酯高于3组(P<0.05),其余生化指标三组间无差异,1、2组的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3组(P<0.01),且2组高于1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临床特点有血糖与尿糖不平行,高甘油三酯血症,心脑血管合并症多,提示与糖尿病病程及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6.
银杏叶片剂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银杏叶片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 110例冠心病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 ,2 4 0mg/d ,4周为 1疗程 ,治疗前、后查心电图及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 银杏叶片是一种安全有效、辅助治疗冠心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7.
应用气相-电子捕获法(GC-ECD)对16名健康志愿受试者(青年组8名,老年组8名)单剂量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剂0.5mg后的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学进行了研究。于用药前和用药后2,4,6,7,8,10,15,20min取血测定,以MCPKP药物动力学程序拟合药-时数据,结果表明,本药的处置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本药经舌下含服后吸收迅速,在吸收和消除方面与外国人无显著差异。青年组与老年组比较,在T1/2Ka、T1/2K,Tmax、Cmax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药效学方面,应用GP-303血流动力学测定仪,我们选择了每搏量(SV)、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体循环阻力(TPR)作为药效学指标。研究表明,随着血药浓度增高,MAP、TPR下降,HR、SV增高,血药浓度与各药效学指标相关性依次为MAP>HR>SV>TPR。受试者两组间药效学指标波动范围t检验MAP、HR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V、TPR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Foxo转录因子是PKB/Akt的下游靶点。Akt调节细胞生存和增殖。Akt磷酸化Foxo抑制Fox0的转录功能,促进细胞生存、生长和增殖。在癌症中FoxO在不同的细胞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FoxO通过两个途径抑制凋亡信号,促进细胞生长,其包括线粒体靶点蛋白Bcll2家族的多种前凋亡成员的表达、死亡受体配体如Fas配体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表达,或是增加各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的水平。本文主要概括了Akt/FoxO调节细胞生长和生存的机制,以期为抗癌治疗提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中β淀粉蛋白(Aβ)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凝聚态Aβ 1-40注射入大鼠双侧海马CA1区建立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脑脊液及脑组织的IGF-1、Aβ1-40水平.结果 模型组血清中IGF-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脑组织及脑脊液中IGF-1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D大鼠脑内IGF-1水平异常,且IGF-1水平与Aβ1-40水平有相关性,为临床合理应用IGF-1治疗AD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中减少唑来膦酸注射液(密固达)不良反应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骨质疏松诊疗基地首次确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00例,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所有入组患者在口服钙和维生素D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A组为口服阿仑膦酸钠70 mg每周一次,共3个月,3个月后静滴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B组为静滴伊班膦酸钠2 mg,3个月后静滴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C组为直接静滴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其中A、B两组为双膦酸盐预治疗组,观察3组患者首次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入组患者中有32%首次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肌肉酸痛、骨痛等症状,其中A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B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C组出现不良反应52例,3组均未出现腹泻、皮疹、心律失常及肝肾功能损害,将3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双膦酸盐预治疗组(A组和B组)首次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明显比C组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中,双膦酸盐预治疗能减少首次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