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曙  王兰兰 《华西医学》1996,11(1):63-64
用单克隆抗体法对11例恶性脑肿瘤,12例良性脑肿瘤和9例脑外伤及出血患者围手术期周围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恶性脑肿瘤组OKT3、OKT4水平明显低于其余两组,表明恶性脑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这一结果对进一步揭示肿瘤和机体免疫的关系,从免疫学角度推断病情和开展免疫治疗等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颅咽管瘤组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DNATopoⅡ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判定颅咽管瘤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方法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63例颅咽管瘤组织切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评价颅咽管瘤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原发组与复发组之间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32例釉质上皮瘤14例复发,31例鳞状乳头瘤6例复发;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之间以及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原发组与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咽管瘤的病理亚型以及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预后和复发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复发危险性的一个参考指标;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在原发组和复发组肿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肿瘤在复发过程中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脑损伤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脑损伤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应用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段(3h、12h、24h、48h、72h)处死动物,分别应用HE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UNEL法测定、DNA凝胶电泳分析、免疫组化技术研究神经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显示:动物经中度脑损伤处理后,其受伤各时间段脑组织可见凋亡的神经细胞及TUNEL阳性细胞, DNA呈现“梯状”断裂现象,细胞凋亡百分率为9.8%~14.0%(对照组17%),凋亡相关基因(cmyc,fas,fasL)表达明显增加。以上研究提示,脑外伤能够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诱导某些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5.
鼻颅底外科的发展迫切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 优化诊疗策略。通过构建鼻科与神经外科为核心的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 MDT), 可对肿瘤患者进行全过程管理, 从而产生更好的临床结果, 并在多个维度对患者产生积极影响。我们的团队协作经验表明, 对于晚期鼻颅底肿瘤患者, 由于瘤体大、侵犯广、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受累, 鼻科与神经外科的联合手术利于肿瘤的完全切除及缺损的修补, 可减少并发症及复发, 利于鼻腔功能的保留和术后的恢复, 也会扩大内镜颅底肿瘤手术的适应证等。但临床上对于鼻颅底肿瘤的MDT团队协作也存在诸多问题, 如医生的价值无法体现, MDT合作形式不够灵活, 手术界限不清等, 迫切需要在多个层面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6.
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benign recurrent aseptic meningitis)系指:发作次数≥2次的脑膜炎,患者发作期有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等临床表现,发病间期无临床症状,脑脊液、脑电图、头部MRI等检查均无异常,并且不遗留神经系统功能损害[1].本病发病率低,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科临床确诊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鼻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的18例颅鼻沟通性肿瘤。结果本组18例均行开颅联合鼻内窥镜手术,一期手术切除肿瘤并行颅底重建。手术全切14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发生一过性脑脊液漏2例,1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5月~2年半,4例复发,3例失访,其余11例存活良好。结论显微神经外科联合鼻内窥镜技术一期手术治疗颅鼻沟通性肿瘤,可以较安全彻底地切除肿瘤并稳妥地进行颅底重建,手术全切率高,并发症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共轭三烯酸(TCLA)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增殖实验(MTT法)、克隆形成实验、BrdU掺入实验检测TCLA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调亡相关基因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ADPRTL1)、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MTT法发现,TCLA可显著抑制C6细胞株增殖(40μmol/L,72h,细胞存活率56.71%±0.98%),并存在量-效、时-效关系;克隆形成下降,40μmol/L的TCLA可完全抑制克隆形成;实验组BrdU标记率63.1%±1.0%,较对照组(95.6%±1.4%)明显降低(P<0.05);Hoechst33342荧光染色示,实验组凋亡率10.0%±0.3%,较对照组(1.6%±0.6%)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示,TCLA使C6细胞凋亡指数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ADPRTL1、CYP1A1、PPAR-γ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LA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细胞周期阻滞、上调凋亡相关基因(ADPRTL1、CYP1A1、PPAR-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医学学科亚专业化下的研究生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学科亚专业化是医学知识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医学学科亚专业化必然有利于病人的诊治和学科的发展,但同时给亚专业化下的研究生培养带来了挑战.结合我院神经外科亚专业划分后一年来所遇到的问题,分析医学学科亚专业化对研究生培养的影响,讨论亚专业化后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和目标,并提出我们对研究生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脑梗塞在脑外伤中较为少见,脑干梗塞则极为罕见,2007年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吴△△,男,43岁,住院号1148558,因矿洞塌方致头颈部外伤36小时,突发意识障碍30小时于2007年11月30日急诊入院。患者于36小时前在矿洞中施工时突遇塌方,被塌下的土石块砸伤头顶部,伤后无昏迷,无呕吐,无耳鼻口出血,无抽搐,自行爬出矿洞后洗澡并步行回家休息,诉头痛,但未就诊。6小时后被家人发现其不省人事,并立即送往当地县医院。经头颈CT及MRI检查发现左侧小脑半球、脑干、双侧丘脑及左侧颞枕叶片状梗塞,齿状突基底部骨折(无脱位),左顶部头皮血肿,未见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行枕颌带牵引并予颈托固定颈部后立刻转入我院。体检:浅昏迷,双瞳等大正圆,约2 mm,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力Ⅲ级,肌张力下降,痛刺激屈曲,浅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双侧巴彬斯基征(+)。予激素、脱水、扩容、改善微循环、保护胃粘膜、预防感染等治疗。伤后3天,患者病情加重,体温升高,呼吸减慢甚至暂停,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复查头颈CT示,梗塞范围无扩大,齿状突骨折无脱位,立即行气管切开术,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予以加大激素、扩血管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