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40岁以上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结局,旨在为高龄女性提供生育咨询以及为改善高龄女性个体化辅助生殖治疗结局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院生殖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2月女方年龄≥40岁且使用自身卵子行体外受精的共2 467个治疗周期资料,对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岁及以上行辅助生殖治疗的患者,随着女性年龄增加获卵数明显减少(40~48岁女性平均获卵数分别为2.97、 2.69、2.17、2.01、1.77、1.61、1.68、1.29和1.00,44~48岁与40~43岁依次组间比较均P<0.05),尤其是44岁以上女性胚胎发育潜能明显降低(40~48岁囊胚形成率分别为48.90%、43.72%、33.67%、34.29%、24.39%、21.14%、26.32%、16.67%和0%,44~48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共有518个周期行新鲜胚胎移植,结果显示,随女性年龄增加,临床妊娠率(40~48岁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6.92%、21.15%、20.79%、10.96%、18.87%、11.11%、5.88%、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种植率(40~48岁种植率分别为23.65%、19.51%、17.70%、8.54%、7.49%、10.81%、5.56%、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和活产率均显著降低(40~46岁活产率分别为18.46%、10.58%、9.90%、5.48%、5.66%、2.78%和5.88%,43~46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3岁以上者结局更差。44岁以上女性自然流产率明显增高(40~45岁流产率分别为31.43%、50.00%、52.38%、50.00%、70.00%和75.00%,44~45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6岁女性仅1例妊娠并分娩,47岁和48岁女性均无成功妊娠。与抗苗勒管激素(AMH)>1.0 ng/mL组相比,AMH≤1.0 ng/mL组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均显著下降(27.04% vs. 14.74%,22.99% vs. 13.50%,15.88% vs. 7.37%;均P<0.05),流产率明显升高(41.27% vs. 50.00%,P<0.05)。结论:≥40岁高龄女性随年龄增长生育力逐渐降低。40~43岁年龄段女性助孕仍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卵巢仍有一定储备者(AMH>1.0 ng/mL),但44岁以上女性原则上不再建议ART助孕,对于46岁以上卵巢功能衰竭的女性强烈建议卵子捐赠或收养。  相似文献   
2.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国发病率约为(30-70)/10万[1]。SLE临床表现多样,以多系统、多器官受累为特点,其中肾脏是常见受累器官,约40%-90%的SLE患者伴有狼疮性肾炎(LN)[2],LN患者可经肾活检确诊。LN常见的临床表型为肾病综合征(NS)和肾炎综合征。本文重点比较这两种不同临床表型的LN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肾脏病理特征,进一步  相似文献   
3.
夏梦  陈艳  刘军秀  王晶  何勉 《新医学》2013,(12):861-865
伴有心脏受累的血管内平滑肌瘤病(ICL)较罕见,术前诊断率低。该文报道了1例52岁ICL患者。其全身PET-CT检查提示子宫体部见多发低密度灶,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以子宫体左侧壁范围最大,约4.0 cm ×2.0 cm ×3.2 cm,病变延子宫阔韧带累及左侧附件;左卵巢静脉、左肾静脉管腔及下腔静脉增粗,其内见低密度影,考虑子宫平滑肌瘤病并通过左卵巢静脉、左肾静脉延伸至下腔静脉,达右心房平面,诊断为ICL。予体外循环腔静脉转流下腔静脉、左肾静脉平滑肌瘤切除、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后定期随访,无肿瘤复发表现。ICL需与子宫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相鉴别。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完整切除肿瘤是成功治疗的关键,术前要全面评估肿瘤范围。ICL预后好,有复发可能,需要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了解海南省健康人群血铅水平及高铅血症、铅中毒的分布特点和海南省健康人群血铅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海南省琼海、儋州、三亚、海口4个城市2009-2018年121 426名健康体检人员进行铅暴露横断面研究,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浓度,几何平均值(GM)和百分位数描述不同性别、年龄、检测年份的血铅水平.结果 <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0岁以上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结局,旨在为高龄女性提供生育咨询以及为改善高龄女性个体化辅助生殖治疗结局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院生殖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2月女方年龄≥40岁且使用自身卵子行体外受精的共2 467个治疗周期资料,对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岁及以上行辅助生殖治疗的患者,随着女性年龄增加获卵数明显减少(40~48岁女性平均获卵数分别为2.97、2.69、2.17、2.01、1.77、1.61、1.68、1.29和1.00,44~48岁与40~43岁依次组间比较均P0.05),尤其是44岁以上女性胚胎发育潜能明显降低(40~48岁囊胚形成率分别为48.90%、43.72%、33.67%、34.29%、24.39%、21.14%、26.32%、16.67%和0%,44~48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共有518个周期行新鲜胚胎移植,结果显示,随女性年龄增加,临床妊娠率(40~48岁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6.92%、21.15%、20.79%、10.96%、18.87%、11.11%、5.88%、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种植率(40~48岁种植率分别为23.65%、19.51%、17.70%、8.54%、7.49%、10.81%、5.56%、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和活产率均显著降低(40~46岁活产率分别为18.46%、10.58%、9.90%、5.48%、5.66%、2.78%和5.88%,43~46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3岁以上者结局更差。44岁以上女性自然流产率明显增高(40~45岁流产率分别为31.43%、50.00%、52.38%、50.00%、70.00%和75.00%,44~45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6岁女性仅1例妊娠并分娩,47岁和48岁女性均无成功妊娠。与抗苗勒管激素(AMH)1.0 ng/mL组相比,AMH≤1.0 ng/mL组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均显著下降(27.04%vs. 14.74%,22.99%vs. 13.50%,15.88%vs. 7.37%;均P0.05),流产率明显升高(41.27%vs. 50.00%,P0.05)。结论:≥40岁高龄女性随年龄增长生育力逐渐降低。40~43岁年龄段女性助孕仍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卵巢仍有一定储备者(AMH1.0 ng/mL),但44岁以上女性原则上不再建议ART助孕,对于46岁以上卵巢功能衰竭的女性强烈建议卵子捐赠或收养。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细胞处的恶性肿瘤,随着发病率的升高,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患者的代谢发生显著改变,所以对乳腺癌代谢进行研究是寻找乳腺癌治疗靶点的途径之一。代谢组学作为新兴发展的学科,能够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乳腺癌的代谢谱进行全方面的分析,提供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信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炎性乳腺癌     
炎性乳腺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IBC)是一种少见的、预后差的乳腺肿瘤,占乳腺癌的发病数2.5%[1],临床症状类似急性乳腺炎,起病快、进展迅速、5年生存率低是炎性乳腺癌的特点。本综述着眼于炎性乳腺癌的病理特点与分子基础、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采用不同途径过继回输致耐受树突状细胞(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Tol-DCs)对移植心脏存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ISI,查找关于过继回输Tol-DCs对移植物存活影响的动物实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1年3月5日。参照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以同种异体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终点指标,分析Tol-DCs对移植心脏存活的影响;通过整合纳入文献信息,总结Tol-DCs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机制。结果最终纳入44篇文献,含4种Tol-DCs诱导方式,包括过继回输基因修饰、药物干预、细胞因子诱导及其他源性(脾源、肝源)Tol-DCs。纳入研究多数采用一次性尾静脉输注2×106Tol-DCs。我们采用森林图呈现实验组和未处理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半定量评价4种诱导方式产生的Tol-DCs对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Tol-DCs均能有效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基因修饰组平均延长存活时间为22.02±21.9 d(3.2倍于对照组),药物诱导组为25.94±16.9 d(4.3倍),细胞因子诱导组为9.00±8.13 d(1.9倍),其他源性Tol-DCs组为10.69±9.94 d(2.1倍)。与英文摘要保持一致:过继回输Tol-DC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机制有:(1)诱导T细胞低反应性(MLR);(2)削弱对移植物的细胞毒性杀伤效应(CTL);(3)诱导T细胞向2偏移(CK)(;4)诱生Treg。结论对MHC全错配近交系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受者小鼠,过继回输基因修饰、药物干预、细胞因子诱导及其他源性(脾源、肝源)Tol-DCs均可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或诱导免疫耐受。其中以基因修饰和药物诱导的Tol-DCs延长存活时间效果最为显著,且过继回输基因修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强于药物诱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SVT-600系统对脑梗死患者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功能障碍评价表(SIA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综合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采用SVT-600系统治疗.结果:两疗程结束后及3个月后综合组SIAS评分和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SVT-600系统能明显减轻脑梗死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