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2018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X线、CT、MRI等检查手段在外伤性高位截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l例外伤性高位截瘫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脊椎损伤采用Denis系统分型;脊髓损伤采用ASIA损伤分级评价其神经功能;以MRI颈髓损伤及临床表现为参照探讨影像检查方法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颈椎损伤:过屈型7列、过伸型12例、轴向负荷型22例;脊髓的压迫程度:Ⅰ型5例、Ⅱ型27例、Ⅲ型9例;椎体骨折34处,附件骨折23处,脱位11处。结论:X线、CT、MRI等检查手段在高位截瘫诊断中相互补充,是颈部分外伤患者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应当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肺曲菌球病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曲菌球病影像诊断要点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肺曲菌球病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的特点。结果肺曲菌球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咯血。影像学上,31例肺曲菌球病灶中可见“环形透亮”16例,“新月形透亮”13例,肺曲菌球移动征象12例,曲菌球中见钙化点1例,曲菌球与空洞(腔)粘连5例,可见空洞(腔)与支气管相通5例。结论X线断层扫描及CT检查是肺曲菌球病诊断的可靠方法,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肺曲菌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恒压法与变压法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优、缺点。方法:分别用10kPa恒压法空气灌肠与变压法(6~12kPa)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40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变压法空气灌肠整复35例(87.5%),48小时内复发3例(8.6%),手术5例(12.5%),肠破裂1例;用10kPa恒压法空气灌肠,整复37例(92.5%),48小时内复发3(8.1%),手术3例(7.5%),无肠破裂病例。结论:10kPa恒压法空气灌肠和变压法(6~12kPa)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比较,整复率有所提高,变压法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有肠破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组12例肺曲菌球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11例作普通X线检查,5例作了CT检查,本文分析了肺曲菌球的X线及CT表现,着重讨论了肺曲菌球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对肺曲菌球的误、漏诊原因作了初步探讨,提出:胸片加分层检查是诊断肺曲菌球的首选,CT检查在其鉴别诊断方面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眼球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眼球损伤 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 48例 CT及眼科证实的眼球损伤患者。 CT检查常规 3mm横断扫描 ,14例加作冠状扫描 ,31例加作冠状和 /或矢状重建。手术 45例。结果 :48例中 ,球内金属异物 19只占 40 % ,球后金属异物 9只占 19% ;眼环一处或多处断裂 38只占 78% ;晶状体脱位 3只占 6 % ,晶状体膨大、密度减低 5只占 10 % ;晶状体脱落 5只占 10 % ,眼球增大 3只占 6 % ,眼球缩小 9只占 19% ,眼环增厚 16只占 33% ;前房变浅 2只占 4% ,前房加深 8只占 17% ;玻璃体内出血 9只占19% ;视网膜下积血 2只占 4%。结论 :CT扫描能明确眼球损伤的范围 ,准确诊断损伤的程度 ,因而是诊断眼球损伤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神经根沉降征(nerve root sedimentation sign,NRSS)与硬膜囊形态大小的关系及其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85例腰椎退变患者3.0 T磁共振成像资料,依T2WI轴位像马尾神经位于关节突连线背侧为NRSS阴性(-)、腹侧为阳性(+);硬膜囊形态大致分萎缩型和饱满型两类。测量硬膜囊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 area,DSCA)及关节突连线腹侧(ventral)、背侧(dorsal)部分面积(v DSCA、d DSCA)并计算两者比值d/v值。DCSA分无腰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100 mm2)、相对LSS(76~100 mm2)和绝对LSS(≤75 mm2)3个等级。观察测量由两位高年资医师独立完成,结果行Kappa一致性检验;NRSS-和NRSS+层面DSCA、d/v值大小差异及DSCA不同级别对应层面d/v值比较采用t检验;DSCA不同级别间d/v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NRSS与硬膜囊形态关系采用χ2检验。结果 85例腰2~5三节段NRSS-层面DCSA依次为(138.5±38.9)mm2、(124.8±33.5)mm2、(117.5±29.6)mm2,NRSS+层面依次为(118.5±31.7)mm2(P=0.032)、(95.5±27.9)mm2(P=0.029)、(80.2±25.4)mm2(P=0.027);萎缩型和饱满型硬膜囊占有比NRSS-层面为0.16、NRSS+层面为6.3(P=0.012);d/v值NRSS-层面为0.64±0.29,NRSS+层面为0.38±0.22(P=0.035),其中腰3~4、腰4~5层面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CA三级d/v值依次为0.61±0.23、0.42±0.18和0.32±0.1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6,P=0.025),腰2~5三节段对应层面d/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SS与硬膜囊形态、DCSA及d/v值大小相关,明析这些关系有助于诠释NRSS+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塞氏病的消化系统低张气钡双重造影表现,总结其一般特征,以不断提高对白塞氏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2006年病理证实的5例胃肠型塞氏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消化系统造影表现。结果:白塞氏病均以溃疡为主要X线表现,其中食管溃疡1例,小肠溃疡1例,结肠溃疡3例。受累系统或器官均在2个以上。累及生殖器4例,累及关节1例。龛影为类圆形、椭圆形、纵形和不规则形,其中类圆形或椭圆形5个;纵形1个;不规则形2个。龛影境界清楚,其中3个龛影周围可见透明晕,2个周围见大范围的充盈缺损,1个周围见典型黏膜纠集。食管及小肠病变较局限,结肠病变范围较广,本组1例患者病变累及范围达20cm以上,与结肠恶性肿瘤表现相似。结论:低张气钡双重消化道造影是诊断胃肠型白塞氏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对眼球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眼部异物45例CT及眼科检查。CT检查常规3mm横断扫描,13例加作冠状扫描,31例加作冠状和(或)矢状重建。手术43例。结果:45例中眼球内见合并眼球内见金属异物29例,球后见金属异物9例,眼睑部见金属异物8例。B超及X线检查阴性而CT发现金属异物2例。眼金属异物合并眼球损伤37例。结论:CT检查是眼球金属异物定位及合并症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对临床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孔16层螺旋CT多薄层重组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16层螺旋CT 多薄层重组(MSPR)研究腰椎间孔(LF)易发生神经根(nerve root,N)卡压的矢状切面的形态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因腰腿痛行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而未见椎间盘突出/膨出的患者资料50例67个平面,测量各层LF的高度(H)、最大宽度(W)、面积ALF及N面积(AN),并计算AN/ALF值(%);观察LF形态变化及N毗邻关系.结果 由内而外L3~S1各平面LF矢状切面的H、ALF 趋于变小,近开口处略变大;AN、AN/ALF趋于变大,近开口处变小;W趋于变大.最小H、最小ALF多集中于第11~13层.最大AN多集中于第15~17层.最大AN/ALF多集中于第13~15层.在弓根中部冠状位重组像上,最大AN/ALF重建中心线在L3~5平面经过上位弓根最下缘;在L5~S1平面经过上位弓根下缘转折处.经此中心线的LF多呈"人耳状",N分级(I~Ⅱ级)显著高于其他部位(t=4.33;p<0.05).结论 16层螺旋CT MSPR能揭示LF形态学特点,其判断早期LF狭窄N卡压的敏感性,AN/ALF值高于其他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CE-MRA脊髓造影鉴别脊髓血管畸形(SCVM)和脊髓非血管畸形所致继发性血管纡曲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CE-MRA疑诊SCVM患者资料,根据DSA或手术结果分为SCVM组(16例)及脊髓非血管畸形组(14例),对比分析2组CE-MRA脊髓纡曲血管的数量、长度、位置、纡曲程度及纡曲血管周围是否存在异常供血动脉差异。结果 与脊髓非血管畸形组比较,SCVM组脊髓纡曲血管数量更多,纡曲血管长度更长,血管纡曲程度评分更高。SCVM组仅2例(2/16,12.50%)血管纡曲局限于下胸椎段(T7~T12椎体),而脊髓非血管畸形组11例(11/14,78.57%)局限于下胸椎段(T7~T12椎体),2组间纡曲血管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 CE-MRA脊髓血管造影可鉴别SCVM与脊髓非血管畸形引起的继发性血管纡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