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确定中药质量常数建立牡丹皮饮片等级划分的评价方法。方法观察并测量牡丹皮饮片的形态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丹皮酚与芍药苷的含有量,根据计算出的牡丹皮中药质量常数将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按照牡丹皮饮片的质量常数将其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质量常数大于等于1.56、二级质量常数小于1.56且大于等于1.12、三级质量常数小于1.12。结论该方法将牡丹皮饮片的外在特征与内在质量联系在一起,较为客观地划分牡丹皮饮片等级,为其等级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夏成凯  姚家忠 《安徽医药》2010,14(2):169-170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季节牡荆叶中β-丁香烯含量,研究其含量分布与采收期的关系。方法进样温度240℃,检测器温度260℃,载气为高纯氮气,恒流1ml·min^-1,以程序升温对不同采收季节牡荆叶中β-丁香烯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同一产地不同采收季节牡荆叶中β-丁香烯的含量有一定差异。结论牡荆叶的采收季节对β-丁香烯的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紫菀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Zorbax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A)-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以槲皮素为内参物,建立槲皮素与橙皮苷、山柰酚、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他4种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这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采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定的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RSD<2.0%,实验所得的校正因子可信。结论:以槲皮素为内标,采用一测多评法可用于紫苑中黄酮类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从天然药物中分离出的化学成分有成千上万种,但能开发成新药的成分却寥寥无几.大部分天然药物成分不能开发成新药的主要原因要么是毒性太大,要么是活性不够高或者生物利用度不高,若以这些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通过结构修饰来提高活性、降低毒性并改善生物利用度,就有可能开发成新药.因此建立在已知天然活性成分上的药物结构修饰将成为新药研发中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紫菀药材中槲皮素、木犀草素、橙皮苷、山柰酚、芹菜素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kromasil 100-5 C18柱(4.6 mm× 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4、350 nm.结果 槲皮素、木犀草素、橙皮苷、山柰酚、芹菜素分别在0.032 2 ~0.322 0μg、0.085 6~0.856 0μg、0.032 6 ~0.326 0 μg、0.054 6~0.546 0μg、0.061 40~0.614 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6%( RSD 1.65%)、100.11% (RSD 1.01%)、98.71% (RSD 2.25%)、101.10% (RSD 1.40%)、98.60%( RSD2.27%).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全面控制紫菀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查阅相关文献,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香港中药材标准第一册、日本药局方17版及地方标准收录的牡丹皮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并进行对比分析,为牡丹皮的全面质量标准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牡丹皮中药材及饮片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亳州牡丹皮储存条件,为亳州牡丹皮的合理储存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包装材料和储存环境下亳州牡丹皮饮片中主要指标性成分含量变化进行考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苷、丹皮酚四种主要指标性成分的含量,优选出最佳储存条件。结果:不同性质的包装材料对主要指标性成分有影响,阴凉和常温环境对以上4种指标性成分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探索了亳州牡丹皮的最佳储存条件,为指导企业进行更为合理、经济的储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亳紫菀药材不同药用部位紫菀酮的含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亳紫菀的不同药用部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不同药用部位紫菀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TLC分析亳紫菀根状茎、根、母根均在相应的Rf值处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且阴性无干扰;HPLC法所测紫菀酮含量大小依次为根〉母根〉根状茎,所测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加样回收率均良好。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度好,为亳紫菀的产地加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电子鼻技术区分不同产地的牡丹皮药材。方法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确定牡丹皮药材电子鼻测定的最佳试验条件。应用Loading分析法对传感器区分样品的能力进行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判别分析法来区分不同产地的牡丹皮药材。结果 电子鼻技术测定牡丹皮药材的最佳试验条件为称样量3.0 g,空气流速300 mL·min-1,样品室温放置时间为10 min;研究结果表明,其区分度均>0.980;7号传感器W1W对第一主成分贡献率最大,2号传感器W5S对第二主成分贡献率最大。通过对牡丹皮药材进行气味识别,电子鼻技术对亳州、铜陵、重庆3个主产区的牡丹皮药材有一定的区分能力,亳州产区不同产地之间区分度不明显。结论 利用牡丹皮药材特殊的气味并运用电子鼻对不同产地的牡丹皮药材进行区分,效果显著,为快速、简便的鉴别不同产地的牡丹皮药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降脂宁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降脂宁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Inert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9∶91);检测波长:327 nm;进样量:10μL;柱温:30℃;流速:1 m L·min-1。结果:绿原酸质量在0.013 16~0.263 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6%(RSD=1.12%)。结论:该方法测定降脂宁片中绿原酸的含量,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降脂宁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